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618|评论: 3

[群众呼声] 网络投票是该管管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报:严管网络投票 受益的不仅是"朋友圈"

杨鑫宇

2018年05月24日07:1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严管网络投票 受益的不仅是“朋友圈”

  网络投票的初衷,本来是为了发扬民主,让各种评优活动变得更加公开透明,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局限性,这种活动很快就蜕变成“拉票能力”的竞争。

  -------------------------------------------------

  5月22日,浙江省教育厅向《中国青年报》证实,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已要求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坚决禁止各高校用QQ群、微信给学生荣誉评选刷票、拉票的行为。与此同时,浙江省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求对涉及学生和幼儿的微信、QQ等网络投票活动,应事先征得所在辖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并鼓励学校和幼儿园引导家长和学生不参加各类社会机构组织的面向学生、幼儿的网络投票评选活动。

  如今,在人们的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网络投票活动可谓层出不穷。这些投票活动的评选主体,绝大多数都是学生和幼儿,而家长为了给自家孩子“拉票”,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动员所有能动员的亲朋好友加入“刷票”大军。为此,许多本来对此不感兴趣的人都不堪其扰,可碍于面子又不得不参与其中。在人际网络的影响之下,网络投票活动渐渐像电脑病毒一样四处扩散,以至于成了最令人头疼的“朋友圈公害”之一。

  此次,浙江省教育厅针对网络投票活动出台相关规定,从高校、中小学再到幼教,全方位规范各种网络投票活动。网络投票乱象频出所带来的最大危害,不是干扰了谁的“朋友圈”,而是这种扭曲的评优形式,必然会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养成造成损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员表示:“网络投票引发的刷票、拉票行为诱导学生投机取巧、助长功利之心,与学校的育人目标背道而驰。”这番话可谓字字珠玑,言者谆谆。

  网络投票的初衷,本来是为了发扬民主,让各种评优活动变得更加公开透明。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局限性,这种活动很快就蜕变成“拉票能力”的竞争。许多学生和家长,为了一个小小的荣誉,在拉票环节中无所不用其极。而评选出真正优秀学生的初衷,也很快被无度膨胀的拉票湮灭,变成“拼人脉”“拼面子”“拼手段”的无聊竞赛。一名学生如果从小就参加这样的“竞赛”,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耳濡目染,恐怕无论最终是输还是赢,都不会受到什么好的影响。

  评优活动有时会变成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激励学生上进,有助于学生养成荣誉感和上进心;但另一方面,也会助长学生们心底的那份虚荣和功利,从而对其产生不良影响。一场高质量的评优活动,应当想方设法发挥其正面效用,避免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但是,各种“唯票数是问”的网络投票活动,却往往误入歧途,不仅不能鼓励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还会因为拉票等问题强化参评者的虚荣心,带来各种负面影响。

  浙江省教育厅的做法,不仅还朋友圈以清静,更重要的是,整治网络投票的乱象,让评优活动回归其正面本质,让教育领域的风气正本清源。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http://www.people.com.cn/img/2016wb/images/icon06.gif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http://www.people.com.cn/img/2016wb/images/icon07.gif手机人民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慎用原则给网络投票乱象戴上“紧箍咒”[size=0.8]05-25 16:06 光明网-时评频道
[size=1.1]

作者:堂吉伟德

记者日前从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获悉,浙江省近日出台《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规定在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浙江省教育厅称,在各级各类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中,务必考虑其全面育人的价值,在各项评选活动中加强诚信教育,坚决杜绝刷票、拉票行为。

学生家长的朋友圈中,“求刷票”现象已呈刷屏之势,让人不胜其烦。网络投票,本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让各种投票评选活动公开,不过,越发扩大的投票范围,使得网络投票已然变味。而网络投票又衍生了很多刷票软件,“投票达人”“投票大王”“投票大师”等刷票软件,都属于有偿使用的工具。当有人利用投票活动牟利,或者为了获奖而刷票、拉票时,不仅形成一种失信行为,还会造成互相比拼的恶性竞争,践踏了公平底线。

据报道,曾有某行业评选“最美”先进,要求网络投票前三的人才有资格入围,可十名候选人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网络刷票的做法。候选人里,有的是花几百元购买了一万票,有的是采取了名次包干制,而要刷到前三名,报价则为5万元左右。网络评选投票的背后,是已然失去控制的检查评比现象。

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的学生投票也是如此,一种是学校或者教育机构评选先进的投票活动,另一种则是由相关企业出于营销目的发起的商业投票。现在的问题是,在教育领域中谁都可以发起投票,谁都可以组织投票。对网络投票乱象进行整肃,已成眼下的当务之急。

拿什么来拯救烂大街的网络投票,在规范校园评先选优的网络投票活动方面,要界定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内容范围,坚持“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并抵制低俗化、娱乐化、商业化倾向。

治本的策略,是对时下过度的检查评比现象,来一次彻底整治。就像治理审批项目一样,对于检查评比活动的开展,既要有明晰的清单又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非程序性把关的活动都严格开展。还有,要对网络投票行为进行改良,在限定参与人员范围的同时,采取实名制的做法以堵住刷票现象的产生,并通过技术性的手段进行分析和鉴别,对失信者给予必要惩戒,以此遏制刷票行为的利益冲动。(堂吉伟德)

[size=0.9][责任编辑:王营]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圈拉票不过是另一种“拼爹”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vatar/picon/2012/12/24/1356318378268.png新华网2015-06-30

[size=0.48]“万能的朋友圈,请帮忙给我的女儿投一票吧,今天最后一天,谢谢各位朋友了,胜败在此一举!”福州市民林先生正在上班的时候,突然接到同学发来的微信信息。投票还是不投票?林先生觉得很为难,甚至认为这种信息是一种骚扰。(6月25日《福州晚报》)
[size=0.48]林先生的尴尬是很多人的尴尬,林先生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困惑。微信朋友圈,顾名思义,大家都是朋友,成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人家言辞如此恳切,不投票吧,觉得很不好意思,面子上过不去;投票吧,这样的拉票又实在太多,让人不胜其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拉票、投票真的有意义吗?至少,当林先生投票时,他并不知道同学女儿在学校的实际表现如何。
[size=0.48]事实上,微信朋友圈的拉票、投票都是如此,大家并不是觉得这个孩子表现优秀才投票,而是看在其父母的面子上、抱着“捧捧场”的态度投票。如此,一个孩子能获得多少票数,完全取决于其父母拉票的劲头、在朋友圈的人缘以及朋友圈人数的多少,而与这个孩子本身的表现毫无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朋友拉票、投票不过是另一种“拼爹”“拼妈”游戏,它虽然不像我们平常所说的“拼爹”潜规则那样让人憎恨,但有时候的确有绑架友情、骚扰他人之嫌。
[size=0.48]朋友圈拉票泛滥,其实是对友情的过度消费,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奇妙”的是,大家一方面对别人拉票感到为难,甚至觉得厌烦;另一方面,当自己孩子需要投票时,又会大张旗鼓、言辞恳切地在朋友圈拉票。个中缘由,无非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纵然知道拉票会遭人厌烦,纵然知道这种投票假得很,但为了让孩子高兴,为了孩子获得“好成绩”,只能硬着头皮哀求于人。没办法,你不拉票,别的父母会拉票,到时候自己的孩子排名垫底,孩子会埋怨,做父母的也会深深自责,仿佛对不起孩子。

[size=0.48]那些发起投票的学校或其他单位,当然知道朋友圈的投票假得很,同时深谙“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正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绑架亲情,继而让父母在朋友圈绑架友情。其目的无非为了推广单位的微信号,骗得粉丝,提高影响力。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评优只是幌子,投票只是噱头,营销才是根本。于是我们看到,朋友圈拉票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很多无聊的投票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size=0.48]不客气地说,发起这样的投票活动不仅是无聊的,而且是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让孩子绑架亲情,进而逼其父母绑架友情,此为不道德;而根据假得不能再假的朋友圈投票,来决定孩子能不能评优、能不能在比赛中晋级,这种做法显然不公平不公正,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有的孩子表现再好,也抵不过别的孩子父母能拉票,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怎样的伤害?难道我们要让孩子接受这种虚假游戏的“熏陶”,从小就养成强烈的“拼爹”意识和习惯吗?
[size=0.48]晏扬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看到“朋友圈拉票”就拉黑2017-01-22 13:54

点击上方 “阅读培文”可以订阅哦!
节选自《时评中国》
曹林 著 北大培文出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章版权所有。转载务请注明来自“阅读培文”微信(ID:pkupenwin)
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在微博里做了一次调查,问大家怎么看待微信朋友圈拉票这种现象,比如孩子评优、朋友评奖、单位创先之类在朋友圈拉票。网友们对这个话题“很有话说”,不久就有了数百条评论,而且评论和态度惊人的一致,网友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反感和抵触。
有的说,假装没看到,从来不予理睬。有的说,无论谁,发一次立刻拉黑。有的说,骗子使坏,傻子上当。有的说,这不是朋友圈,而是在圈朋友。有的说,直接回复“淘宝可以买到票数!”有的说,过去会做这方面的热心人,白白关注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公众号;现在,再在朋友圈里如此拉票,基本无视。有的说,这是典型地利用朋友圈这种强连接式人际关系来使得好友碍于人情不得不参与。
对比一下会感觉很有意思,微博上讨论这个话题时基本上是一边倒地、义愤填膺地反对,而在朋友圈中真遇到这种事时则不一样。我的朋友圈中也常有朋友拉票,但从未看到过有人站出来反对,或公开地表达反感。微博评论排除了人情压力、友情顾忌、圈子情感的干扰,有时更能表达人的真实想法,从这种对比可以看出,虽然“朋友圈拉票”会有很多朋友响应投票,但很多人内心其实是非常抵触的,但碍于人情不会表达出来,不过心理上已经有了疙瘩,那些没有投票的更成为“以沉默表达不满的大多数”。
当“朋友圈拉票”成风之后,拉票者很多时候也是被拉票者,将心比心,其实很多拉票者也明知道此种行为可能会招致不满,有时会通过“发个红包”来表达歉意,减轻自己的不安,化解部分抵触。朋友圈的友情本就很弱,拉票之风消费了本就淡漠的社交关系。
看到“朋友圈拉票”就拉黑—很少有人会这么激烈,不过是以这种方式表达一种坚决的反感。碰到这种拉票,我一般也是“假装没看到”。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拉票时说:“我才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去淘宝买票刷票呢,亲们请帮忙投个票。”这难道不很矛盾吗?在“朋友圈拉票”跟“淘宝刷票”的差别有多大?一个是花钱买票,一个是用人情刷票,难道不都是干扰和造假?有人说,“花钱买票”是规则不允许的,而“朋友圈拉票”则是规则鼓励的,别人都在“朋友圈拉票”,自己不拉的话会很吃亏。那句“骗子使坏,傻子上当”的评论真对,设计规则者允许“朋友圈拉票”,你还真傻乎乎地被这个坏规则牵着鼻子走啊,自己没有是非判断力吗?一边吁求公平一边打破公平,“大家都这样做”的比烂思维见证着没有原则。
很多人都说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可参加这种靠网络拉票决胜负的比赛,难道不是对孩子的误导?正如一个网友留言说,小孩子懂什么,都是家长要面子。
不仅消费友情,助长着人们不珍惜自己手上那一票,实际上更是一种变相的传销。很多比赛都将此当成微信公众号营销的一种途径,微信平台上设置投票,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比赛,绑架家长,利用父母的求胜心切,利用人性的弱点,鼓动朋友圈拉票。其实这种拉票有什么公平性可言呢?本质就是消费友情,有几个人会认真看比赛、仔细去比较呢?无非是朋友让投谁,那就随手投一票吧。最后无非就变成了谁的动员能力更强,谁拉的朋友更多,谁的社交关系更强大,跟选手本身的优劣并没有关系。拼朋友圈,实质是一种公然地“拼关系”,公然地践踏公平规则。营销者以“规则允许”的名义,用这种反规则的游戏规则进行了营销和推广。被坏规则绑架了的家长和朋友圈,不知不觉陷入了商人营销公众号的网络传销链。
一个朋友说,发现很多这种投票都需要输入电话号码和名字,或者是需要关注他们的公众平台才能投票,这是有的公司为了收集大量用户的通讯信息。这种“朋友圈拉票”,不仅消费了友情,有时还搭上了朋友的隐私,给朋友带来无尽的麻烦。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