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档网络节目里,有这样一个辩题是:“剩男剩女”找对象,要不要差不多得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位嘉宾说的一句话:
“我坚守着我的标准,找那个由衷懂我的人,因为我发现,真的没有那么简单就能找到那个聊得来的伴侣!”
一句“聊得来”戳中了多少人的痛点,因为有很多关系就是聊不来而无法进行下去。“聊不来”在感情中不是蚀骨的大痛,却是令感情疏离的暗疾。
同事小雪和前“高富帅”男朋友,很般配的一对儿璧人,最后两个人还是遗憾地分手。我问为什么?小雪说:
“不因性格,不为物质,而是聊不来。两个人每天都搜肠挂肚地找话题,然而就是进入不了对方的频道。”
比如小雪爱读书,每次遇到喜欢的章节都愿意读给男朋友听。而她的男朋友却说:
“读书有什么用,就算你把全世界的书都读完了,又能怎样!”
小雪很扫兴,再也不和他讨论读书的趣事了,虽然读书是小雪的最爱。
她和男朋友聊天经常是这个节奏:
男:“在干嘛?”女:“没干嘛。”
男:“吃饭了吗?”女:“吃过了。”
男:“今天过得怎么样?”女:“还行,我先忙了。”
男:.“.....好吧。”
看他们之间的互动,那种绞尽脑汁地去没话找话说的样子,真的让人心累。
聊不来,其实是源于对彼此信念和价值观的不认同,这份不认同,让两个人越来越陌生,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失去控制,最后难以包容,分手成了最好的结局。
而聊得来,是对彼此价值的肯定和接纳,它会使两个人在心理上的距离,日渐趋近,从而产生吸引。
在《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章节,对宝钗和黛玉的探视有很详尽的描述。
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之路,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
黛玉则不然,她的价值观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也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显然宝玉和黛玉因为共同的价值观而情见乎辞,更聊得来。
生命中如果出现这么一位,和他聊天能体会到交流的乐趣,期待和他每一次聊天并意犹未尽,彼此越聊,就越快乐;彼此越快乐,就越喜欢对方,这将是多么珍贵惬意的人生。
所以宝玉和黛玉最终没有在一起,是爱情悲剧。
在《康熙王朝》里的康熙,后宫粉黛三千,他最爱的人是容妃。他到容妃那里,最爱说的话就是:“朕想和你说说话。”两个人总是有聊不完的天。
后来他不得已废了容妃,每每郁闷时,总要走到容妃宫前。但是,人去宫空,贵为千古大帝,连一个聊得来的人也没有了。
可见“聊得来”是多么可贵的情感,是我们在遇见任何困境时,秒懂我们的那份贴心。
二
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小白鱼悠闲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惠子辩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准此而推,你既然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
这就是那句“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由来。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上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聊得来的契友。
“聊得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相通,是最深刻的友情。
三
林夕说:
“很多人结婚只是为了找个跟自己一起看电影的人,而不是能够分享看电影心得的人。
如果为了只是找个伴,我不愿意结婚,我自己一个人都能够去看电影。”
林夕结婚的标准就是找一个能够聊得来的伴。诚如作家铁凝说的:所谓“聊得来”的深层含义,其实是读懂你的内心,听懂你的说话,与你的见识同步。
聊得来,是两情相悦的一种习惯;聊得来,是两心互通的一种眷恋;聊得来,它体现的深度是两个人精神世界的契合。这才真的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我们渴望遇到聊得来的人,在人生这趟旅程中,才不会感觉自己那么孤单。
当你在天南地北的胡吹海侃之中,发现了一个与你相近的灵魂,那种鲜活的体验,那种知已的感受,简直感激涕零。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大概就是身边最重要的人,随时都能和你聊得来。
(本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