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日三餐,总该热气腾腾
即使一个人,也该时常让生活热气腾腾着,别闲,也别怕麻烦。
----------
1
待在家的日子里,我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老妈的呼喊,喊我起床、喊我做家务、喊我聊天,最频繁的莫过于喊我吃饭,一遍又一遍。
见我待在房间里迟迟不来,她的音调开始变高,语气也由最初的温和变得越来越暴躁,仿佛立刻要拿个棍子来驱赶我,识趣的我感知到声音里的不妙,也就立马奔来。
她总喜欢这样说:“还有什么事需要耽误吃饭?饭后再做不迟。”
日子一天天过,我也在这一日三餐的呼唤声中渐渐长大,知道吃饭这件事,总该趁着热气腾腾时,别等,也别耽搁。
2
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很多场景让我感动。记得第一集里,胡同里的几个孩子待在阿泽房间内看电视,豹子女士、德善妈妈、善宇妈妈走到各家的门口大喊吃饭,孩子们在妈妈的呼唤中一个接一个地离开阿泽家。
除“吃饭啦”外没有其他语言,这个场景却让我喜欢了好久,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光。
毕业后在外生活,多数日子里自己一个人吃饭,盛上桌的饭菜再没人催着我开动。偶尔我会玩手机耽误上半小时,等待食物的兴奋劲儿慢慢冷却,那种想要大吃一顿的心情也悄悄散去。
3
有太多人的生活被工作填满:加班到深夜,靠着一杯又一杯的咖啡续命;推掉了各种朋友聚会和娱乐;连最重要的一日三餐也总靠外卖解决。
身为旁观者,很害怕自己也成为这样,所以总是坚持做早晚饭。那种和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打交道的时间,让我觉得这间小小的房子像个温暖的家,工作外,我还有自己的生活。
早餐,比起匆匆挤进便利店买个无味的面包充饥,我更喜欢周末从超市搬来各种五谷杂粮,睡前放进锅内,添水后加上一块冰糖熬煮,待醒来便是热气腾腾的养胃粥。
总有人好奇,结束一天工作已经精疲力尽,何苦为晚餐折腾一番。
做饭这件事确实不简单。前期的买、择、洗、切等总要耗费大量时间,饭后收拾又要一定精力,算来算去总是不划算,对一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们来说无疑是件无法接受的事。
尝试过随意吃吃,结果省下的时间也被耗在手机中,让自己变得异常空虚,状态倒不如忙碌时。
生活这件事,总不能简单衡量划不划算,就像互相喜欢的两个人,没法计较谁喜欢谁更多一些。
偶尔做点看似没意义的事,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功利的事已经太多,何必把吃饭这件事也算进去。
即使一个人,也该时常让生活热气腾腾着,别闲,也别怕麻烦。
4
喜爱烹饪的室友说,在她眼里,一个房子,除了卧室,一定还要有厨房,才能称之为家,否则不过是个短暂停留地。
难得周末,我总喜欢和她一起商讨各自想吃的东西,然后简单收拾一番冲向菜市场,回家后切切炒炒。
热气腾腾的饭菜,伴着好笑的综艺节目,让普普通通的小日子开出了花。
饭后,洗碗声、洗衣机转动声和窗外断断续续的知了叫混杂在一起,奏出一曲长大后的夏日之歌,悦耳动听。
儿时,关于盛夏,我的记忆是爷爷手里的蒲扇、奶奶炒的土豆丝、老妈买来的大西瓜,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荫。
时光匆匆,爷爷奶奶相继离开,长大离家的自己也吃不上老妈的西瓜,从前的绿荫少了很多,身边取而代之的是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和热烘烘的汽车尾气。
那些丢了的好时光,总该以另一种方式回来,毕竟生活还在继续。
5
毕业后的日子过得五味杂陈,像极了厨房里的调料盒,酸甜苦辣咸,什么味道都有。
偶尔因为一些小事委屈,碰巧再赶上另一件不舒心的事儿,便把自己想得异常可怜,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无奈随时要和同事们沟通交流,便硬将眼泪挤回去。
下班后冲进地铁,想着释放一下情绪,无奈又被人群包围,大哭就显得有些不够体面。
情绪这种东西很奇妙,忍着忍着也就过去了。
回家的路上走进水果店,看见招牌上写着“超甜哈密瓜”,便带一个回家,切开尝一口才知没有一丝甜意,便生气地嘲讽它:哪里配得上“哈密瓜”三个字,充其量是只“哈瓜”。
从菜市场里拎了几只鸡蛋回家,将一只敲碎,正准备将它放进正在滚动的面汤里,不知是不是用力过猛,蛋黄蛋清立马掉到地上,闻了下蛋壳,才知已坏掉。
“有些蛋啊,表面看着蛋模蛋样,其实内部已经坏透了”,一边搅动着面一边调侃。
有时候也挺努力,却始终成不了励志的范本。生活也没什么大风大浪,有的只是小小的欢喜和小小的难过。
偶尔偷偷委屈一会,但更多时候,是热爱生活、是热气腾腾的模样,喜欢还有愿望的自己,喜欢贴心的室友,喜欢天南海北的同事,喜欢夏夜的风,喜欢耳机里好听的情歌,也喜欢这个让自己疲累的工作。
我的生活,总在尽力让它像我的三餐一样,热气腾腾。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