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的村子(小小说)
文/飘泊游子
1
村子里狗少了,猫少了,人也少了,年轻的走了。
李大爷给我说:村子里70岁以上老汉老太婆还有七八个,60岁以上的老汉老太婆还有10多个。50多岁的还有几个身子骨不太硬朗的在家种着地。
李大婆接过来说:年轻的回来住几天又走了,来的来去的去,没有几个年轻影子在村子里晃,剩下就是跑不动的老的,还有一群小娃儿了。
2
我站在村子里看,天是蓝的,山是绿的,小河的水是清的,麻雀鸟儿也多了,在树林里竹林里叽叽喳喳的闹得欢。
我想,多好的村子啊,真说得上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用不着环保部门天天来查,已经很环保了,可以说神仙都喜欢这绿水青山的地山村。
3
我看到:从前的水田变成了旱田,没有几个田种稻子了,多好的田啊,栽了红苕点了苞谷,肥田成了旱地,瘦的旱地栽了果树,没栽树的,也没种庄稼的,草长得飞快,一年两年就成了青草地了。
4
村子没有什么争吵了。
李大爷给我说,开个社员会,就三五个七八个老头老太聚在一起,说说就好了,签个名,就成了群众意见。以前你当社长时,开个社员会少说也有六七十人吧,那个热闹劲儿,唉,别提了。
我记得我当社长时,村子争吵最多的就是争田边地角,那怕一锄土一窝秧,那么一丁点土地,也会争得面红脖子粗,还会来找我调解,靠田地吃饭,田地是命根子,你占了我的田地,不就是要我的命吗?我好说孬说,费了不少的口舌。
现在好了,大块的田,大片的地,送人种,还送不出去。没农税没提留也没有摊派,可田地却闲着了。
7、80岁老汉老太婆种地困难了,60多岁的还能种点田地自己养活自己。
50多岁60岁的种地是好手,可身子硬朗的不是上矿山就是搞建筑,一些人在工厂退休了,扫大街扫马路甚至捡垃圾也愿意留在城市,就是不愿意回村子种地了。
50岁以下25岁以上的没有几个在家里,他们都在外为老为小为车为房拼命赚钱,少有人靠种地过日子。
村子里90后会种地的已经成了凤毛,大都上了个高中大学,成了新一代农村人,渴望的是新生活,不会种地了,换个说法叫新型农民。上一代人稍有一点能耐的,多少都会有点积蓄,他们怕什么,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的家中已经有车有房,有一定的资本了,成了吃穿不愁的主子,村子里的家成了他们歇歇脚的客栈,他们很少人把这里当做真正的家了。
5
村子里的人挣到钱的就在城市买房,从农村移到城市了,城市虽吃饭要饭钱,喝水要水钱,照明要电费,住楼房还要清洁费,他们愿意,他们付得起,有的连户口也转到城市了,成了真正的城市人。
村子里的人没有挣足买车购房的,没什么,车能按揭,房能按揭,零首付也要在城市有车有房,愿意当车奴,愿意做房奴,村子的老房子闲着空着就闲空着吧,烂掉倒塌也没事。
农村包围城市,平时村子里车没有几辆,房子多的是,可只剩下老弱病残小孩守着,挤,拼命地朝城市挤,那怕住在30层高楼几十平方的小房间里,也不愿意住村子的大房子。
6
曾经的老村长跟我说,村子每到春节过年就会热闹那么几天,几乎家家都有车,有的甚至有几辆,屋前停不了,公路两边都停了,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车要有尽有。
正月十五一过,村子又只剩下老太爷老太婆小孩子了,车没了,热闹没了,又泠冷清清了,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7
红娃,真是,你都做爷爷了,我还这样叫你小名。
没事,大婆,您老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这么多年都叫我红娃,如果您叫我大名,我还不习惯啊。
唉,你说,这么大一个村子,就剩下我们这些老的小的,怪冷清的哈,想找个吹壳子的人都难,我们这些老不死的都快成哑巴了,有时啊,实在闷了,就和鸡啊猪啊发发脾气,骂它们一顿,也算找了个说话的地方。
我一颤,心好凉,拉着大婆枯瘦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8
我每每回到村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喜是忧连自己也说不清。
城镇火热了,村子冷清了。失语的村子,我还能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