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消防栓;人脸识别、指纹等5种方式“刷开”单元门、远程遥控为到访客人开门;社区老人健康动态在线监测……昨日,全国第一个“邻里守望”社区发展治理信息化为支撑的老旧社区——成都成华区双桥子街道新鸿宣告蝶变为“守望新鸿”智慧社区,至此新鸿社区万余名居民过上了“智慧”生活”。民政部研究人员称,立足自治服务和公共服务数据化,促进社区发展治理与综治融合,在全国还是首次创新。
当天,在一个名为“守望新鸿”的APP端口,记者看到,居民可通过手机在小区内寻找停车位、远程开门、生活链接、积分管理等生活需求,调动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并且对社区高龄老人健康状况有了更加到位的在线检测……据悉,在初步上线测试阶段,利用“守望新鸿APP”进行自治服务的居民就多达1300余人,上报处理自治服务和综治服务事件395条,提供社区生活服务21项。
作为典型的老旧院落,新鸿社区人口密集,1.1万人,年龄结构老化。此外,社区内配套设施不完善、设施老化,停车与消防矛盾尖锐存在安全隐患,成为新鸿社区发展的痛点、难点和焦点。
为解决老旧社区环境质量差、发展能力不足、治理和服务水平较低等系列问题,2017年7月,成华区政府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合作,确定双桥子街道新鸿社区为“老旧社区智慧化建设试点项目”,创新政产学研用和社区规划师制度,着力探索老旧社区现代化建设新体系、新路径、新机制。
“这个小小的信息化平台帮助我们整合了资源,激发了社区活力,加快解决了社区停车难、消防难、服务难(单一)和环境差一系列问题,居民非常拥护支持!”新鸿社区书记蔡丽告诉记者,社区立足问题导向,动员居民参与,一方面完成了社区治理、服务和发展的需求设计,创新政产学研用机制,按照民政部社区公共服务大数据综合应用的设计理念,研发出一套“守望新鸿”社区发展治理信息系统平台,正在上线测试;另一方面,进一步社区规划师制度,明确了“邻里守望·智慧新鸿”的环境提升打造方向,发挥社区基金的作用,对社区用房功能进行优化,对社区环境进行改造。
“老旧社区现代化,不是高大上的搞硬件建设,而是讲求因地制宜,强调社区大数据与人的融合、与环境的融合、与设施的融合,让社区治理信息化系统平台有温度、有人情味……”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系统总规划师张云介绍,“守望新鸿”社区发展治理信息系统平台按照自治和综治并重、管理和服务融合的原则,以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和数据应用为支撑,以院落自治服务和社区自我发展为突破口,社区可实现自治和综治相融合,“大联动微治理APP”与“守望新鸿APP”封闭运行,不仅扩大社区安防的线下力量,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窨井盖、消防栓、烟感系统等有隐患的社区设施一线打通、并网运行,居民宜居度和安全感得到提升。
今年5月,新鸿社区借力“守望新鸿”社区发展治理信息系统平台,不断促进社会资源整合下沉,扩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启动了“邻里守望”社区服务联盟的建设,吸引了不少外区的企业加盟,增加的社区就业岗位、社区公益性资金来源渠道,社区自治服务的经费增加了,自治和服务的新格局不断优化形成。6月新鸿社区规划师完成了社区环境提升改造的方案,并通过社区自治服务资金,启动了社区环境综合改造,真正促进了人、情、物、产、景社区营造元素的融合互动,推动老旧社区蝶变智慧社区。
蔡丽介绍,正在进行升级设计的“守望新鸿2.0”社区发展治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增加微信公众号登录端口,将融入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基金应用、社会企业孵化发展,力争各类社区资源“线上融合,线下服务”。在初步实现智慧停车、智慧消防、智慧监控、智慧门禁、智慧井盖、智慧手环、智慧烟感等“一网通”的基础上,通过大联动家空间云平台集成中转,将社区自治和服务数据全部沉淀到大联动中心和电信天翼云,为下一步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提供数据参考,提升智能管理的效能。“真正打造成全国老旧社区现代化的标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