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我国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本草纲目》等中药典籍中都对茯苓有所记载,而历代的文人墨客也都留下了对于茯苓的热爱,许多文言词句都有所记载,在这其中,杜甫便是其中的一位。 安史后,杜甫正值壮年,官场失意,迫使其与家人卖药为生。不知道这其中经历了多少艰辛,然杜甫却在苦中寻乐。那幽静的东柯崖谷,高山耸立,彩云追逐,山间中药隐藏其中,杜甫采药卖药全凭此山此谷,虽然君不问人不知,但有妻儿帮忙晾晒,无限春景中一家人和乐融融,又夫复何求。然好景不长,天气凉了,万物凋零,药材少了,那埋藏于古松下的茯苓啊,也如寒冰一般在地下静静地“潜伏”起来。当地有个杨员外得知山中有茯苓,却欲得之,境遇甚寒的杜甫刚想挪出步子出去采却又收了回来,只好提笔写下这样一段诗: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斸青冥。翻动龙蛇窟,封题鸟兽形。兼将老藤杖,扶汝。这又不能不让人为杜甫晚年悲怆又坚韧的人生不胜唏嘘,当他的茅屋为秋风所迫时,他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寒士”。 对于茯苓来说,又以湖北省九资河当地的茯苓最为有名,九资河,有着“茯苓之乡”的美誉,早在清乾隆3年时,九资河当地的茯苓就挂上九资河的牌号销往东南亚等地并被当地人奉为神奇的物质。九资河当地的茯苓企业中又以正光九资河茯苓为标榜,正光九资河茯苓以其品质好,物超所值在当地十分有名气,现在正光九资河茯苓与多种花茶搭配正在苏宁众筹上做众筹活动,活动期间,价格更优惠哦! 关于茯苓的药材来源,的确如诗文所说言,生长于古松之下。茯苓,松树根部之精华所在,感土木之气而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茯苓假土之精气、松之余气而成,得地浓之精,为脾家之要药,对于饭后头困身重等脾胃虚弱症状的人,可多使用甘淡补脾之茯苓,细细品味杜甫与茯苓之间这样的一段故事,或许会给人除味觉之外的另一种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