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好像除了工作的同事,以及寝室的几位室友以外,我们的社交圈子正在逐渐变小。
比起重新认识某个人,然后从头开始回答类似“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以及“在哪里工作”等问题,我们似乎更喜欢握着手机宅在家里,刷两集电视剧,看会儿朋友圈、微博,一个周末就这样过去了。
小时候那种随时随地交朋友,聊两句合得来就一起约时间玩耍的社交能力,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在逐渐退化。
出门社交,就可能意味着面对大面积的尴尬。两个小时的场景,可能有一个半小时是坐着各自低头玩手机,实在觉得不对劲的时候再抬头互相笑一笑,抿一口桌前的咖啡,无奈地随口问两句。然后,又各自低头刷起手机。
手机好像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无可替代。
2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去认识新朋友,就连每次跑去书店,都会特意买一些有助于提升社交能力的书,一心想让自己变成社交达人。只是真正面对社交时,却又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前几日,跟朋友大飞约在一家奶茶店聊天,原本以为就我们两个人,于是兴冲冲地跑过去。然而当我到达约定地点时才发现,大飞已经跟另外两位我不认识的人坐在楼梯拐角处的沙发上聊天呢。
我走了过去,大飞看到我,立马站起来跟他的两位朋友介绍我。那一刹那,我显得有点慌张,跟他们互相笑了笑,简单说了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工作以后便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滑屏解锁,打开微信想找人聊聊天。
比起同陌生人尬聊,我似乎更擅长于在微信上跟不熟悉的人侃侃而谈,即使不知道回复什么,也能够随手扔表情包,毫无压力感。
如今,常见的状态就是:老朋友渐行渐远,新朋友不曾来过,只想和自己独处。
3
这段时间,见了身边几位朋友,他们纷纷向我表示,自从工作以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交圈子也随之越来越窄。除了同事以外,已经懒到没朋友了。
每天上完班都累死累活的,只想躲在家里躺着,刷两集电视剧。
周末好友约出门玩耍,接到电话第一句不是问时间地点,而是说:有没有我不认识的人?有的话……我就不去啦,免得尴尬。
“尴尬”这个词,好像成了我们社交路上最常见的口头禅。
朋友说,其实我们也想结交新朋友,知道自己不能总是如此封闭,但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意识到目前状态的不足,就是没办法提起兴趣。想到可能会面对的尴尬,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吧。
一句怕尴尬,毁了多少出门的勇气。
4
前一段时间,初中好友菲菲被家里人安排去相亲了。菲菲说自己一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瞬间感觉不好了。
那几天,她都愁眉不展。她告诉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倒不是从心底排斥相亲这件事,反而有时候也有点小冲动,想要交一个男朋友,但是一想到要面对一个陌生人,然后回答一系列问题,想想都累人,瞬间没了交朋友的欲望。
“比起面对面的尴尬,我更怕的是终于下定决心要去认识一个人,且付出行动后,到头来连朋友都做不成。”菲菲一边喝着柠檬汁,一边无奈地摇头。
那一刻,我才发现,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愿社交,除了懒,除了害怕尴尬外,更多的是内心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我们害怕自己义无反顾地付出,最终可能面对不欢而散的下场。
5
其实,随着手机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它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一位朋友。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朋友的途径,不再是通过现实生活,而是转向微信等各种聊天工具。
比起在现实世界认识朋友,网络上跟人聊天互相了解好像成本更低。即使最终合不来,一个拉黑便了事。
或许正因为如此吧,不少人开始对社交这件事越来越抵触。一听到有陌生人的聚会,就避之惟恐不及。
虽然我一直觉得,要不要出去社交,只是个人的选择问题,无所谓好坏对错,但如果有机会认识新朋友,我还是希望你能大胆地往前迈出一步。虽不能保证这一步就能找到一辈子的朋友,但至少能让你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上,生活中可以多出另一张新鲜的面孔。
更何况,认识新朋友,其实也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繁琐和累人。一声问候,两句介绍,三段话语,我们便可能成为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