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城市中心的泸州市图书馆,这里人气兴旺、书香氤氲。
泸州市图书馆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原为川南人民图书馆,藏书丰富。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里馆藏有10万余册文献古籍,其中包括善本3000册、碑帖拓片1200件(册)。
其中,堪称“镇馆之宝”的泥金写本《妙法莲华经》,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还组织专家,耗时一年半专门对其进行修复。此外,这里还收藏有上世纪初护国战争期间朱德在泸的藏书1609册,其中包括连书柜一起的整套涵芬楼《二十四史》,十分珍贵。□本报记者吴梦琳/文杨树/图(视觉四川)
“镇馆之宝”《妙法莲华经》有“三绝”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在刘禹锡名作《陋室铭》中,有这样一句名言。“金经”什么样?在泸州市图书馆里可以寻到答案,其“镇馆之宝”——《妙法莲华经》,正是一部货真价实的“金经”。
泸州市图书馆特藏文献管理科科长夏楠介绍,图书馆馆藏的《妙法莲华经》为明代泥金写本,现存5卷共639页,非全本,第四卷的一半及第七卷早年就已遗失。
“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有多部《妙法莲华经》入选,但泸州市图书馆馆藏的这部,可以说有‘三绝\’:泥金写本、仇英画像、董其昌题识。”夏楠介绍,泥金,即用胶调合金粉所成的金泥,所用的纸,也是用靛蓝染料染成的磁青纸。据了解,磁青纸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是当时最为珍贵和昂贵的纸品,如今这类泥金写本传世已极为罕见。
“同时,卷首处汇聚了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绘制的经变人物图、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题识,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极高。”夏楠说。
根据记载,这部《妙法莲华经》最初由江苏镇江丹徒北固山甘露寺藏经阁收藏,嘉庆年间,邻水(今四川邻水县)廖某任两淮都将,在豫王府得此写经,子孙相传,得以保存下来。1930年,三泸(今四川泸州)罗慎余在保存下来的经卷后记下此经过。该书几经波折,后入公藏。2009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耗时一年半,对此书进行了修复,让这部珍贵的文献重新焕发了光彩。
诞生于明朝“一月天子”间的刻本
在泸州市图书馆馆藏古籍中,另一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是明朝时期四川人熊过所著的《南沙先生文集》。
夏楠介绍,泸州市图书馆馆藏《南沙先生文集》共8卷,馆藏为全本,由后人整理刻成,在泰昌庚申年间完成。“杨慎与熊过颇有交情,杨慎住泸州期间,几次专程赴富顺访熊过,他们泛舟游湖,饮酒赋诗,留下了文坛佳话。”
“明代的刻本,如今常见的都是嘉靖、万历等,泰昌肯定很多人没见过。”夏楠说:“‘泰昌\’,是明朝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年号,这位天子,在位仅仅一月便驾崩了,历史上也称为‘一月天子\’。因此‘泰昌\’年号所用时间很短,在这期间留下的古籍,十分珍稀。”
记者看到,馆藏的这套古籍,保存十分完好,后人对其进行了重新装订,几乎没有任何虫蛀和破损,刻本的字体风格与明朝中晚期风格相似。《南沙先生文集》还被收录进了《四库全书》。据介绍,熊过是富顺文人,曾中进士在京任职,与杨慎等共同被誉为明朝“西蜀四大家”。这本文集,收录了当时的人文、地理历史等,还记述了在嘉靖年间,就已有自流井这样的新盐井的出现。
朱德藏书批注彰显其军事思想
护国战争时期,年轻的朱德曾驻守泸州5年。其间,他广交当地名士,阅读、搜集了约四五千册图书。如今,这些书籍中的一部分,就在泸州市图书馆里珍藏。
“泸州市图书馆现馆藏朱德在泸藏书1609册,主要为清代末期的刻本及民国时期影印本等,全部是他在泸期间所留下的。”夏楠介绍,在每一册书上,都盖有“仪陇朱氏藏书”和“德字玉陔”两方印章。
“从内容上看,朱德藏书种类十分丰富,经史子集皆有,尤其是古代经典文史哲类,可见其涉猎广泛。”夏楠说,其中部分书籍上,还有朱德阅读时留下的批注。记者看到,其中一本《胡文忠公政书》上,就留下了朱德在阅读时留下的笔记,例如“带兵先筹饷”等,彰显了早年朱德的军事思想。
在馆藏朱德藏书中,一个高约2米、宽约1米的褐红色的书柜样式十分独特,书柜分为不规则的24格,里面分别存放着《二十四史》的24种书籍,这正是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整套涵芬楼《二十四史》。“涵芬楼发行的《二十四史》中不少已毁,能够这样书柜和书籍一起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已是十分少见了。”夏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