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自然奇观——凉山黄连土林 [复制链接]

2005-06-19 21:56

浏览:2399 回复:9

凉山美景很多,西昌有邛海,知名度很高;距离西昌不远,也就半小时的车程,有一处自然奇观“黄联土林”,风雨多年冲刷形成,几乎没有人参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老磨

发表于 2005-6-20 12:02

[文史转帖]黄联关镇位于西昌市境西南,距西昌城约30公里。东依螺譬山,西濒安宁河,地势东高酉低,由螺譬山北端山麓向安宁河坝倾斜。其南与黄水乡的麻栗沟接壤,北与经久乡青山嘴连界。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1个集镇,6个村,40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村。90年代初统计,全镇1868户,9529人。其中汉族7798人,彝族1677人,回族50人,白族3人,苗族和傣族各1人,非农业人口664人。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新统计,全镇2825户,11362人,其中彝族2189人。

黄联关昔名黄连坡,以山坡上多生黄连而得名。清朝末年在黄连老街上设税关,改称黄连关。民国时称南宁乡。民国25年 (1936)起为普格区区署驻地。建国初划为范家、黄连、陈所3个乡。1952年,称黄连乡,属南宁区,并为南宁区区公所驻地。1958年名黄联公社。1962年撤社复区,划出原黄水、阿七两乡辖区,仍名黄联公社,也称黄联街。1984年撤社建乡称黄联乡。1985年分乡建镇。1986年撤西昌县并入西昌市,改属西昌市。同年9月撤乡并镇,1993年撤区并镇称今名。

黄联关镇是西昌通往德昌、会理之交通要道。民国时期即是过往商旅行人及马帮的食宿站。民国31年 (1942)西 (昌)祥 (云)公路通车,更为西昌南下之要冲。建国后因安宁河河床东移,及108公路、成昆铁路占地等,自70年代起,在老街以东另建新街,即今镇政府所在的土林街。国道108线和成昆铁路从老街两侧通过。街边108线西侧的安宁河边有机动渡船 (枯水期有便桥)通往河对岸的中坝乡和佑君镇 (原河西镇)。

央金达瓦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6-20 00:34

谢谢川耗子带我重游黄连土林!

好PP支持!

阿岂

发表于 2005-6-19 21:59

太漂亮了,谢谢!

⑦○年代

发表于 2005-6-19 22:07

重发的吗?再顶一次

fyw1023

发表于 2005-6-19 22:08

真是个好去处!

川耗子

发表于 2005-6-19 22:06

玉垒居士 麻辣社区认证摄影师 版主v

发表于 2005-6-19 22:06

  感谢川耗子给我们介绍如此美丽的景点,漂亮,祝贺加精。同时谢谢你的合作。

川耗子

发表于 2005-6-19 22:25

  地质专家称.士林的形成.最远可追溯到8000万年到一亿年的冰河时期。在冰水沉积期.冰水流动带来杂物,形成沙粒砾层。沙粒砾层成岩硬化后.受新地壳运动影响,出现裂口或裂缝(地质学上称龟裂)。地表水(主要是雨水)沿着裂缝向下渗漏、渗透。日积月累裂口因冲刷而渐渐扩大加深,最后分裂成一个个土墩、土柱成为今天的土林。土林项部的沙粒岩,系胶质钙结,不易被风化、冲刷,所以多呈蘑菇状。

  土林和泥林是典型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多由沙粒、粘土组成,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地壳在几十万年的运动中,地表裂隙经雨水冲刷、风化搬运而加深加宽,形成土柱。土柱表层物质被外力剥蚀,搬运带走,沉积层中的钙质、铁质胶结物裸露出来,形成天然顶盖,保住顶表层不被侵蚀,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而下部则经风雨越冲越深,故形成高柱林立。   

川耗子

发表于 2005-6-19 22:50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