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秋老虎”肆虐,气温高达35度。
在彭镇常存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3个标段,数台高高的塔吊挥动长长的“铁臂”转运红砖等建材,数台挖掘机在人工配合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土方施工作业……新村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你们咋把钢筋间距弄大了呢?”彭镇常存村5组村民、65岁的蒋天友指着一栋5人户的飘窗底板模内的钢筋,边对照图纸(设计间距10公分,实际15公分)边询问施工方、监理方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施工方工作人员当即表示,让工人们马上重新调整、加密钢筋。
一个老农民缘何有如此大的“权力”?原来,蒋天友的身份“大有来头”:去年5月彭镇常存村幸福美丽新村立项启动以来,该村在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基础上,选举产生了项目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蒋天友等5位理事会成员被大家委以重任——主要负责监督工地施工的材料、质量、安全等;加之蒋天友此前具有30多年“跑工地”的经验,现在“出山”重操旧业,施工方、监理方工作人员都很尊重他,称他“蒋伯”。
蒋伯坦言,3年前由于年龄原因,他结束了在成都等地多个工程项目长达30多年的建筑施工生涯,回到老家常存村准备安享晚年。“去年,村民们晓得我是搞施工的老行家,便推选我为项目理事会成员。既然大家信任,所以,此次重操旧业,就得履职尽责。”
蒋伯告诉记者,作为常存村幸福美丽新村340余户、1000多人参与安置的一员,他家5口人将分到2人户、3人户房各一套。“我们计划拿出20万元,明年3月份交房后,装修一下就入住。所以,无论是作为居民还是理事会成员,在修建阶段就要认真把好施工质量关,既是履行乡亲们托付的职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基于“家园建设,人人有责”这种朴素的想法,施工队入场两个月来,蒋伯就如影随形般与工人们并肩“战斗”。每天上午9点到夜幕降临,他都骑着电动车与另外4位理事深入新村3个标段的工地悉心巡查,从挖土验槽、白蚁防治到打垫层,从承台基础到圈梁、门柱的支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灌、砖墙砌筑等各个环节,蒋伯等人都一一到场严格监督,通过“全场紧逼”“人盯人”等,确保其工程材料、施工质量样样过关。
3个标段,骑车一圈就是数公里;每个工地巡查一圈就是数小时……近期连续高温,东奔西跑、攀上爬下,让一些年轻人都直呼“吃不消”。蒋伯却说,他一辈子辛苦惯了,这些都只是“小菜一碟”。
“现在,我甚至比以前在成都跑工地、包劳务还忙,操心多了。”蒋伯动情地说,“只为了大家早日能乔迁‘别墅’新居。”看着眼前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再看看工地墙上川西风格的新村效果图,成天到晚一路风尘仆仆的蒋伯开心地笑了。
据悉,常存村幸福美丽新村只是我区2017年度建设17个幸福美丽新村之一。开工两个月来,新村三标段41栋小楼,已经完成31栋的基础施工。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无数个像“蒋伯”这样热心、负责的“村民监理”把关,我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一定会更加完美。(记者:许继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