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中国桑海’正式启航!”8月30日下午,南充,第九届C21论坛上,蓬安县人大副主任费晗代表县委县政府,宣布蓬安将打造国家名片“中国桑海”。21市州与会嘉宾、川渝各领事和世界知名企业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蓬安,司马相如故里,有名满天下的“百牛渡江”和河舒豆腐,有什么条件打造“中国桑海”呢? 历史悠久:司马相如房前屋后植桑树 蓬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蓬州(现蓬安)故居房前屋后栽植桑树,迁居临邛(现邛崃)后,把蓬州称作“第一桑梓”。清末民初,蓬安利溪人伍彝超在利溪青衣寺一带栽桑5万余株,建成“万绿桑庄”,自立蚕桑学社,传习蚕桑技艺。在他的带动下,蓬州大地栽桑养蚕蔚然成风。 新中国成立后,蚕桑产业逐步成为蓬安城乡经济的骨干产业。上世纪七十年代,龙蚕镇(原会龙公社)栽桑养蚕,成为享誉全国的“蚕桑之乡”,并于1979年获得国务院嘉奖令。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县80%以上农户户户有桑树、家家有蚕房、人人会养蚕。1981年,蓬安蚕桑产业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全县年养蚕总量达到12万张,产茧254.6万公斤,创外汇95万美元,位居南充地区第二。 国内最大:桑业核心区1.2万亩
蓬实已建成大片桑业产业园,集桑树规模化种植、蚕桑综合加工、循环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产业园位于蓬安县百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总投资2亿元,规划面积2万多亩,地跨新园、利溪、龙蚕等乡镇,核心区在新园油坊坝村。 桑业产业园已建成核心区1.2万亩,辐射周边3个乡镇、7个村。项目建成后,能形成“以十里现代农业基地、带动百村产业发展、帮扶千户贫困户”的脱贫奔康格局,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蚕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记者来到油坊坝村,但见连绵起伏的丘陵山间,有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桑树格外显眼。桑柘农庄、桑叶饲料烘干厂房、桑叶饲料厂、桑叶茶厂、桑葚酒厂、蓬州锦绣等一系列与蚕桑产业相关的厂房、办公室、展览馆已拔地而起。 桑业产业园距离南大梁高速利溪出口3公里,距离县城13公里,且处于蓬安旅游环线,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游潜力巨大。 对标“中国绸都”,打造“中国桑海” 蚕桑综合加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桑叶猪”开始养殖、“桑茶”开始生产、“桑葚酒”开始酿成、“蓬州锦绣”开始生产.....桑博园、蚕桑文化博览馆、嫘祖广场、生态停车场、生态酒店等。桑业,在蓬安脱贫奔康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新园乡油坊坝村村民尹正高说,种了一辈子的地, 现在才晓得泥土地里还能长出 “摇钱树”。如今,漫山遍野种满了各种桑树,路网、水渠四通八达,产业园刚具雏形,就已经有很多游客前来游玩,“今后,很多村民还会吃上旅游饭呢!” 南充是“中国绸都”,与之对应的是,应该有“中国桑海”。发展桑树规模化种植、蚕桑综合加工,搞循环养殖、休闲旅游...依托“嘉陵江第一桑梓”、“蓬安锦绣”、“万绿桑庄”和“蜀北桑海”,正式启动打造“中国桑海”国家级名片工作,尽快向中国蚕学会申报创建“中国桑海”国家级农旅名片。 文章来源: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