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161|评论: 13

[及时新闻] 《南江民俗》征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江民俗》征稿


    由县政协编撰的《南江历史文化丛书》(南政协2017【22】号文件)分为《人文南江》、《诗意南江》、《翰墨南江》、《民俗南江》、《群星南江》、《山水南江》、《印象南江》六本。
    《民俗南江》主要收录南江民俗风情、南江非遗、地名掌故、笑话趣闻、古道民俗等内容。
     欢迎广大民俗爱好者投稿。QQ邮箱:460843699.电话咨询:18980006286。联系人:岳晓文
     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作者具有署名权。
     望各位民俗爱好者为南江文化尽一份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江县丧葬习俗探究
■李常青

四川省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大巴山、米仓山南坡的崇山峻岭之中,毗邻陕西汉中市和广元旺苍县,属川东北古巴人集中居住的“巴渝地区”,因山高难越,水险难涉,故早期名为“难江”。现辖48个乡镇、517个村、107个社区,幅员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9万,有耕地42.35万亩。境内山深林密,河渠纵横,耕地稀少,“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基本的自然条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风光秀丽。
早在公元前17000年左右,南江就已孕育出早期人类文明——新石器时期文化。古巴人是一个信仰鬼神的古老民族,他们对先祖鬼神十分尊崇,春节、清明、中元节、上元节等节日,其民俗活动都以祭祀先祖鬼神为主,认为先祖鬼神能保佑后人发财致富,荣华富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南江文化随着南江人类社会的演变缓慢发展,经历了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而至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近百年来,则经历了由半封建半殖民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前进历程。南江文化在其演变过程中,既保留了大量文化传承和习俗,也因新的环境不断发展变化、鼎故革新,既自成一体,又兼有陕、渝、黔及湖广(“湖广填四川”)等地特色。尤其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丧葬礼仪,既有着厚重的传统积淀,又是文化的历史性、地缘性、民族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南江丧葬习俗遵从佛教,为木棺土葬。丧葬过程繁复,礼数众多,忠孝之礼与巫术过程结合,简单繁复体现贫贱富贵,也与子女孝亲之情及死者生前影响大小有关,宣死者生前功德,寄生者莫大哀思,大致一脉相承。
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力图从丧葬前的准备、丧葬过程和丧葬后的祭祀活动三方面,全面反映南江县的丧葬习俗。
丧:即死,丧葬仪式则要区分人死的不同情况而定。
一种为凶死。指意外死亡或暴病死。有“客死”(死在外地)、“少亡”(死者不满30岁)等,其中有妻有子者,除遗体不能入中堂外,其它丧葬仪式与正病死相同。无妻无子者,丧葬仪式大都简单,据贫富情况或在生父母亲子之情各异,在请先生作法后或布服裹尸掩埋,或入枢棺(简单体小的棺材,俗称“火匣子”)埋葬。此不属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种为正病死。指年满60岁以上的非意外死亡,即病死或寿终正寝,死者有妻有子,生前无大恶。其丧葬过程集中体现南江县丧葬习俗,为本文记录的重点。以下内容均以正病死为据。
(一)丧葬前的准备
1.备棺木
棺木即棺材,大都是其子女为死者在生时就已备好,一般为子女在亲人年满60花甲后或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备制。棺木体大、用好木材、多次漆染程度体现子女孝亲程度。一般有“六大合”“八大合”“十大合”等,几合即为几块组成。这要分各家境条件而定。棺木备制过程称“割棺”,民间相传木匠师傅在开始“割棺”开第一斧时,视斧斫程度、木材龟裂走向及木屑飞离的远近可预知棺木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和死亡日期,可以为其子女做好其它准备工作提供依据。棺木备好后,还请木匠师傅进行“扫财”,以察其棺木能为谁人所用。也有死者生前为减轻子女负担或出于其它心理因素自备棺木的,此种现象不属主流。
2.备老衣
“老衣”指人死后所穿的衣服,多为黑绸缝制,家贫者也有用其它青、黑色布料缝制,包括头巾、帽、衣、裤、鞋等。为了避免穿单不穿双的问题,一般几个子女需要一起合计各自为亲属备几套老衣,合起来应为单数。
3.备香蜡纸钱及鞭炮
这些物品的准备一般是在人患病并确定不治时才准备,因这些物品人一旦死后立即就要使用。香蜡过去用草纸卷在竹签上浸入桐油或菜籽油制成,后来演变成使用蜡烛。纸钱又称草纸或火纸,多属民间作坊手工制作,是以未成年竹子作原料用石灰浸泡发酵后碾成纸桨压制而成的火化用纸。随着造纸业的发展,现在也有集约式的机械生产。鞭炮也称“火炮”,与其它地方无异。
4.入中堂
中堂即川北民居一楼正中最大的一间,设双扇门,正面墙上正中供奉神龛,又称堂屋,也有因口音故称为“塔屋”。老人死前其后人将其由卧室移至中堂,坐躺椅上,以避免死在床上。所有子女都要围在老人身边,一直照顾到老人含笑九泉,以示死者走得体面,子女孝敬,服侍周到,得以养老送终。人死后灵堂即设在中堂,大部份法事活动都在中堂进行。
(二)丧葬过程
1.报丧
当至亲的生命一旦逝去,其死者子女便要向亲属和村民宣告其死讯,谓之报丧。其方式有多种。
放落气炮报丧
人死落气后,家人立即燃放鞭炮,以示家里有人死亡,以此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将死者移至木板上,仰面平放,还要为死者烧倒头纸、点燃长明灯,寓生命不止,香火延续。
烧垫草报丧
将死者生前所睡床铺上的垫草拿到野外去烧掉,以此向村民报丧。
孝子戴孝报丧
丧家派孝子戴白布帕、系麻绳谓之披麻戴孝去向亲人(友)报丧。孝子报丧不能进人堂屋,只在大门外下跪、作三揖、报死讯;如路遇至亲也是如此。
2.请先生
所谓先生,即当地有名的佛教教徒,擅做道场,民间称“端公先生”;以及专择风水为业的地仙,民间称“阴阳先生”,以上两种人都广泛地称为“先生”。而往往端公先生这两样兼备,既能看风水、又能做道场。先生的主要功能为看坟地、定葬期及完成报有法事活动。
看坟地
实为择风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风使之不散,谓之风水。”①其核心就是要求坟地的方位、地形的选择与山形、流水、风、气之间的谐和。处理好天道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以获得人类心理上的平衡与和谐。坟地风水好,刚死者灵魂安息,子孙兴盛。否则反之。也有死者生前精通风土,自己为自己择好坟地的,死后子女只需遵嘱即可。多以《地理五诀》《地理秘诀》《山水定局》《罗经透解》等古书籍为工具书。
定葬期
即埋葬吉日。先生根据亡者的命相、死亡日期、天干地支等诸多因素并与坟地相结合来综合确定,做到天时地利皆宜,以期丧家平安、子孙发达。葬期有长有短,同时要看丧家是否要为亡灵“开路”“念经”“做道场”,若要作这些法事其葬期将会比较长。
完成后述法事活动
即“入殓” “做道场”“下葬”等。
定葬期和法事活动多以《通书》《命学指南》《渊海子评》《神封通考》《命律预言》等古书籍为工具书。
3.净身穿衣
净身
男剃须,女梳头,皆净身,寓清清白白一生、干干净净离世。
穿老衣
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老衣套数多少依丧家贫富而定。大致3至13套,穿单不穿双,但不能穿5套,以避“忤逆”之意。同时在腰上系青丝线,有多少寿岁系多少根。
4.请锣鼓
农村有专门的为红白喜事服务的锣鼓队,向主家收取一定的费用。
丧葬上的锣鼓邀请分人主请、丧家请和亲友请三种。女性死者娘家称人主。锣鼓队在整个丧葬过程中敲锣打鼓、吹奏唢呐,一种说法是为了渲染悲伤的气氛,另一种说法是人生前在世吃苦受累,死后升入极乐境界,值得庆贺。但究其实大多都一种做给别人看的心理,表明对死者在乎、尊敬(针对葬礼),还有通过吹鼓手的人数、排场能显出这家人的身份(中国人好攀比,尤其是古代)。
5.备丧宴、请帮工
丧家要备丧宴,以酬谢前来吊唁的亲友。丧宴多则近百桌,少也有二三十桌不等。因各家的经济收入不同,所做的菜肴也各不相同。古时多有定规为“十大碗”。备丧宴需请支客司和帮工,由孝子去请,请时要行跪拜礼。支客司多为当地有一定威望之人,负责丧家所有事宜的统筹安排,分工派活,管人管物。帮工由支客司按其特长分派至上厨、下厨、礼房、内管、担水、劈柴、爨火以及设灵堂、去坟地挖井等等事宜,各司其职又统筹兼顾。其中帮工还有八人为“抬角”,即下葬时抬棺木的人,多为体壮力大并有相关经验者。
6.设灵堂
对死者所举行的一切仪式都在灵堂里进行。设灵前首先将穿戴停当的死者尸体摊放在用高脚板凳支起的木板上,摆放在堂屋正中,头朝里脚朝外,以火纸覆面孔,称为停尸。停好尸后,脚前摆放用竹和纸做成的灵房,用于先生为死者招魂安位之所。灵房前设香案,点上三根香和长明灯,长明灯的燃料用食用香油。置水果、米饭等贡品,正中摆放死者的灵牌和照片。旁边插引魂幡。堂屋大门口左右两侧及上方用柏树桠枝扎成一道门。门上书一幅挽联,多以称颂功德、寄托哀思为主。如:
凄风洒地,伤心成永诀,生死情难舍;抱恨终天,挥泪泣慈亲,阴阳路已分
一人离世,朔风椿树折,寿终德望在;四代同悲,残月梓株寒,身去音客存
音容已杳,桃花泣血泪,恨地憎天泣血泪;德泽犹存,柳叶锁愁眉,捶胸跺足放悲声
灵前飞烟雨,燕剪麻衣素,乍闻噩耗肝肠断;堂上放悲歌,蛙敲丧鼓悲,每念深恩面貌归
7.守灵、参灵
孝子自灵堂设置好后,随时要一位孝子在灵前恭候,以保证香火不断、长明灯不熄。谓之守灵。传说守灵还有一好职责,即避免猫鼠冲撞灵堂。古人称:人死时有时胸中还残留一口气,如果被猫鼠什么冲了就会假复活,即平常说的诈尸。但是这一口气完全不能支撑起生命,只会让复活的尸体野兽般的乱追咬,最后那口气累出来倒地,才算彻底死了。同时,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参灵并为亡灵上香叩拜时,孝子要为参灵的人作三个揖并下跪,等参灵结束时再为其作一个揖,以表感激之情。每日三餐前所有男女孝子到齐,到灵前参拜,上香烧纸。
8.入殓
在作道场前,将死者尸体放入棺材之中,称为入殓。入殓前先生先用柏树枝扫棺,边扫边念:“生肖相冲的,都扫到外边;所有仇敌,都扫到旁边。”象征着把一切与死者有仇的敌人之魂及鬼魂全部赶走。入殓前先在棺材中撒上一层米粒,用小酒杯扣上杯印,死者有多少寿岁扣多少个印。放置时将尸身五体安放平稳,以碗倒扣作枕,四周缝隙以松柏枝填满,寓一生清清白白。尸体放好后,棺盖半掩于棺材上,先生准备做道场。
9.做道场
以歌功颂德,为死者超度亡灵以减轻生前罪恶为主要内容,共分为十一折。其形式为先生单人表演,也有先生师徒二人对唱形式,伴奏有唢呐,锣鼓、木鱼等,俗称“做道场”,后演变为民间爨(chuan)坛戏中的一种“文坛戏”。做道场的时间长短由孝家选择,也因葬期而定,有一天两夜、两天三夜、起三五天(三柱逍道场),同时决定了内容的多寡,内容步骤据先生传承不同而各有所异,但均有开方、招亡、诵经三步。
开方
为先生替死者向四方诸神及异灵打通关节之意,寓诸神异灵接受亡者,以此拓宽死者亡灵活动范围。
招魂
先生将死者四处游荡的灵魂招回,以便祭祀,并用法术将其约束,归依服法。
诵经
死者为男性,则诵《金刚经》,死者为女性,则诵《血盆经》。此种做法缘于佛教灭罪消愆的旨意,先生通过诵经以超度亡灵,减轻死者生前罪孽。
如《目连寻母》段:
昔日目连僧,燃灯救母亲。
手持金锡杖,振开地狱门。
地狱门牢锁,千重铁网开。
闻诵妙真言,枷锁自然脱。
豪光照破,风雷地狱。
风雷地狱锡照破,
钱财谢,谢东(西南北中)方,阿门佛如放豪光。
是夜详破东(西南北中)门狱,接引亡魂住西方。
又如《转十殿》段:
第一殿,刀山狱,作恶受苦。
抛上去,刀割体,破肺穿心。
世间人,怎知道,阴司难逃。
不知生,不知死,虚度光阴。
若要免,阴司罪,除非善人。
劝众生,早悔罪,急早修行。
……
第四殿,五官王,拔舌地狱。
善与恶,贫与贱,判定分明。
劝世人,休要使,冷语暗箭。
毒害心,两面刀,诬害良民。
得人身,在阴间,要学仁义。
孝父母,敬尊长,和睦乡邻。
……
第十殿,转轮王,托生地狱。
善的善,恶的恶,判断分明。
第一等,修善人,天堂快乐。
第二等,不贫求,削发为僧。
第三等,超富贵,当朝宰相。
第四等,养生方,衣食丰盈。
……
尔众生,自领受,仔细思行。
只有修行为第一,超出三途涅槃门。②
10.封棺
请神
先生酬谢师傅传道授业之意。
立水碗
先生执一水碗,诵经文,意为取四方纯洁、神性之水;然后用柏枝醮水,洒棺上,称“净水浴棺”,有洗清死者生前罪恶之意。
绕棺
先生带众孝子、亲友绕死者一周,瞻仰遗容,与死者作最后的决别。但不得哭泣。民间认为如亲友的眼泪不小心滴到死者的面容上,死者的灵魂就会依恋亲人不能正常到祖居地而成不了祖魂。绕棺后,孝子、至亲开始哭丧,哭诉内心的哀怨,表达失亲之痛。
秉扇除煞
众人规避至棺材两旁,先生执扇,诵经文,根据死者死时的甲子、当日的星宿等诸多因素为其消煞,“赶走生魂,装入死魂”,意为死者灵魂将安宁,不会祸害他人,扰乱家人,丧家从此清静,也有消除生者恐惧的意思。
封棺
用猩红的朱砂在棺材四角书元、亨、利、真四字,意为象征性的四枚钉子。外围用竹篾扎箍,封棺停当。
11.出灵
又称出殡。一孝子抱一只大公鸡为引魂鸡领头,一孝子举引魂幡,一孝子端灵牌,随后是孝子执灵房、花圈、花伞等,然后是灵柩,灵柩后为锣鼓队,最后是众邻里乡亲组成的长长的送葬队伍。每当抬灵柩的要打杵歇气时,所有孝子要对灵下跪。行进中要撒买路钱(即将火纸裁成长方纸张,用特制的錾子将纸打成一个个铜钱形状,每张纸打三行、每行七个铜钱。文中所有环节用到的纸均为这样的形式。),同时还要燃放鞭炮。
12.下葬
烧井
井,为埋葬棺材所挖的土坑,不过要在先生的指导下进行,在坟地看好之后,还需测其前后左右有无石头、五色土等以决定其深浅。下葬前先用芝麻杆、火纸、白酒等烧井,意为热井,子孙发达之意。
吃井
丧家先前准备一盘子,内装饼子、粉条、瓜子、糖食果品等,棺材放入井里时,将盘子放在棺木上,所有孝子、帮忙的、送葬的一齐来抢吃,寓为越吃越有,吃得多发得多,吃得快发得快。
拨字头
由先生根据死者的综合因素,通过罗盘将棺材的方位与后主山、前水口、胎元等方面拨对位。
盼山
一切归位后,先生念地契文凭,撒五谷、撒硬币(古时为铜钱)说吉利、讨封尊。此时孝子们则背对棺材接五谷、接硬币、接封尊。
撒土
孝子们脱去孝帕、孝服,扔井里,称“掩白”。每人抔三抔土盖于棺材之上,意为亲自埋葬亲人、送老归山、以尽孝道。
垒坟
将棺材全部掩埋之后,还要在地面上垒起一座土堆成棚状,中间垒起高高的脊梁,两边成直面下斜,总体上前高后低,就像我们川东北高山里的落地窝棚。与北方的圆土包有别。
砌坟头
用打磨过的石条在正面砌起一面三角形的坟头,共6块条石,按从上到下3、2、1顺序排列,意寓佛教里“生、劳、病、死、苦”的人生之规律,最终落在“生”字上,寓后代生生不息。
谢坟
由先生主持烧灵物、烧花圈、花伞、烧安葬袱子,然后扫火场,处理好此地界的一切关系,就如同一个新人刚安排到此地,协调各方面关系一样。最后孝子拜别。葬礼结束。
(三)葬礼后祭祀活动
1.送火把
遗体从室内移到户外的头三天,亲属在每天傍晚送火把。第一天送到坟前,后两天送到离家越来越近的地方。以表示将亡灵送出而不再回阳宅。
2.烧七
每七天到坟前祭拜一次。共七次四十九天,此时段为亡灵炼狱的过程,需烧大量的纸钱。祭拜时备上供品、香蜡纸钱、鸣炮和专门为烧七准备的袱子,袱子上需写明是第几个“七”,如“一七封钱”、“二七封钱”等,最后一次则称“毕七”。如遇哪一七刚好与阴历记日中的七相撞,此次的“七”字则要倒着写以避讳。烧七也有“烧望七”一说,意为早一天让亡灵能拿到。
3.烧百祭
死者死后一百天叫“百祭日”,这一天举行祭奠,称为“烧百祭”
4.烧周年
人死后的前三年,每到一个周年纪念日,死者子女亲朋都要到到坟前上供品、上香、鸣炮、烧袱子,称周年祭,俗称“烧周年”。一周年称为小祥,二周年称为大祥,三周年守孝期满,称除伏,袱子上则相应要写明“小祥封钱”、“大祥封钱”、“出伏封钱”。
5.平常祭祀
每年的春节、中元、清明和死者生日之期都要例行公事的举行祭拜。到坟前或家门前朝死者埋葬方向上供品、上香、鸣炮、烧袱子。根据祭拜地点不同,袱子上需注明“坟前化帛(纳)”或“堂前化帛(纳)”。
6.立碑
人死三周年后,后人为其在坟前树立石碑,以作纪念和标记,同时“彰人之功,记人之德”。碑的形状有桃园三栋、工字经、神柱碑、顶字碑(旧时为七品及以上的官员死后才能立),选取什么形状要根据家境、地形及死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碑身正中一块刻写碑文,碑文中间一行具明葬者姓名、称谓等,右侧为序即碑文的正文,多记述死者的生卒年月、兴家立业的功绩、为人处事的品行等,左侧记写死者的长辈及晚辈的姓名、称谓,共记九代人:高、曾、祖、考、吾、子、孙、玄、曾。碑文一般而言要求诗文并茂,读来琅琅上口。叙事简洁,抒情真挚、议论有力。碑文大都能流传后世,所以歌颂功德,写人记事时,要客观公正,不可虚夸事实,流传谬语。不管褒也好,贬也好,以不失事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碑身两侧的立柱上书一幅对联,或赞颂人品称颂功德,或赞叹地脉不一,另有夫妻合墓碑碑文,则重男女共赞,且体现男女感情深厚,生死同契。
如赞颂人品、歌颂功德的:
功昭后人,德炳丹青
传家维孝悌,养性在忠良
立德齐今古,存厚传子孙
懿德比称典范,遗训常昭儿孙
又如赞叹地脉的:
松苍竹翠纳百福,山环水抱集千祥
后环青山千古秀,前抱绿水万代昌
四面紫气霭吉地,八面灵龙拥洞天
再如夫妻合墓碑碑文:
山清水碧栖二美,龙吟虎啸隐双星
松柏同龄永地久,乾坤合墓共天长
碑身下设一大条石为碑座,碑座前设香炉、拜台。
另有人生前即为自己择好墓地,并在墓地前为自己立好墓碑的,此种碑称为“生记碑”。


南江丧葬习俗世代沿袭,既有历代的文化和孝亲思想的传承,也有封建迷信的糟粕,但作为一种民俗活动,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然而遗憾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及精神取向正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一重要的民俗活动正在从人们的生活淡出,而仅仅停留在了老一辈的传承者手中。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以主持丧葬活动为职业的“先生”已经越来越少,大多都是老人,在一个乡镇多的也仅有两三人。年轻一代已不愿再去拜师学艺,甚至有的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光彩的职业,在官方和公众场合人们也避讳谈及,因而对丧葬习俗的研究与传承显得异常孤独和边缘化。但笔者认为,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思亲孝亲的精神层面,这一习俗都不该被淡忘。无论社会如何变革,都有待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去探究、发掘、整理、研究,让其中优秀的东西得以继承传扬,并推动丧葬习俗向更文明、更俭约、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注:
①引自西晋地理学家郭璞著《葬书》;
②经文引自《南江文体志》(1911-1985)。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光镇房龄村村风民俗
房岭村民风淳朴,民俗纯正,百姓憨厚、勤劳、善良、朴实。为人处事热情大方,礼貌待客,豪爽侠义。婚丧嫁娶,生朝满日,敲锣打鼓,唢呐鸣号,亲朋好友团聚,热闹一番。村民十分重视教育。有张贴对联庆贺年节习俗。
该村改革开放以前全村打草鞋蔚然成风,主要以3、4社为最,1社村民主要靠编篾,2社村民编篾、打草鞋并行,集体经济时靠编篾、打草鞋挣“油盐钱”和学生学费,据传解放前村民马成先打草鞋特别勤奋,经常通宵达旦,家中的草鞋要用“仓”装,马成先用卖草鞋的钱居然购置了3、4亩田地,被当地村民传为佳话。村中草鞋一般销往旺苍的东凡,因东凡是个水码头,船夫多,草鞋需求量大,通过行船可以将草鞋销往各地。房岭村制作的草鞋不仅美观而且耐用,货真价实,故美名远播,销路非常好。打草鞋必须用苎麻结“爽子”(相当于鞋带),杜麻做“栮子”(连接鞋带肯鞋底的部分),结实的谷草打密实(反复敲打谷草做到纹路紧密厚实)的“板板”(鞋底),不可偷工减料。故房岭村的草鞋经久耐用,轻便凉爽,天晴下雨一年四季都可穿用,下雨时草鞋防滑性能良好,天晴透气凉爽,冬季加双棕袜子套穿可以御寒。村中马生才、马文直靠打草鞋供养了家中的大学生读书。村中老人何尔儒家中两个儿子当厅级干部,坚持不要儿子钱财,执意自力更生打草鞋挣零花钱,被传为美谈。
70年代后期3、4社村民改做鞭炮制作,收益可观,1、2社继续传统的编篾。90年代后村民皆以外出务工为主。
房岭村现在95%以上的村民住上了砖房。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全村村民大凡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置办酒席办十大碗。红事酒席菜品及每轮出的桌数必须是双数,白事酒席菜品及每轮出的桌数必须是单数,红事男酒首轮先请老老外家老小外家,红事女酒正酒先请介绍人、押礼先生、娶亲娘子、陪姑娘、抬箱抬柜的抬脚儿、鸣锣师,再请老老外家老小外家老小姑娘等,就餐时红事可以随便重盘子,重的越高越吉利,白事严禁重盘子。全村村民皆主动帮忙,自发随礼。过去村民相互之间送礼,一般送粉条1-2斤,面饼50-100个,如遇“周圆” 儿子(儿子娶媳妇)关系好的要搭红,即给男方家送布一匹,一般送的布匹都会在院坝写上送家的名字予以展示,关系好坏一般会在送的布匹的质量上有所区别,参加酒席的人也会认真触摸布匹心里暗暗品头论足,送布匹面料好的会觉得有面子;如遇嫁女,最亲的房亲叔伯还要“添箱”赠送陪嫁物品 (如买被子、衣服、水壶、盆子等,关系特别好的还要送箱送柜,俗称“添箱”) ,但女家要为房亲叔伯酬谢大花馍和猪肋骨两条(当地人称刀菜,刀菜一般由男方娶亲时送礼给女方),女方“刀菜”赠送必须讲究,最亲的亲属皆要赠送(不管他们随礼轻重,否则就要“怄气”)。送礼也有讲究,第一天叫送水礼,主要送礼品,第二天送现金也叫挂簿子,一般酒席都要办三天。现如今村民随礼皆送现金。
红事(婚嫁):筹备帮忙、歇客、(女方)哭嫁(给眼泪水钱)男方摆礼、出嫁(辞神、踩斗、上轿)、女方送亲、男方接亲、拜堂、入洞房、闹洞房、正席、谢媒、答谢帮忙人员、谢客。
白事(死人发丧):唱孝歌、道场做法、开路、入殓、瞻仰仪容、出殡、下葬、烧七。死者晚辈及亲属要当孝子孝孙,丧葬期间均需披麻戴孝(死人入土安葬后立即在坟前扔掉孝布和黑纱,严禁带回),吃丧酒的亲戚去丧家时要先鸣放鞭炮,丧家孝子孝孙代表要鸣放鞭炮示谢并跪迎来宾,比较亲的亲属必须去死者灵堂参灵叩拜,丧家孝子孝孙代表陪同。死人一般用木头棺材装殓,用红色的“盖巴”盖住,一般棺材的“天平”和棺材的下部(装殓死者的棺材主要部分)分开由抬脚抬扛,在抬死者安葬入土的途中,抬脚歇息,孝子孝孙必须停下面向棺材跪拜。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光镇茨竹村群众编的"一队的席子,二队的索,三队的筛簸,四队的砣”流传远近。
一队的席子代表人物马其先,马步先;二队的索代表人物马贤才; 三队的筛筛簸簸代表人物蒋选帮,扬泽升; 四队的秤砣代表人物张俊福,其制作的秤秤量精准。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雾山镇大营村风民俗
该村改革开放以前山上的村民大多刀耕火种,广种薄收,住木垒茅草房和窝棚,山下仅有三座板壁瓦房。现在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砖房。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解放后无一例刑事案件。全村村民大凡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要置办酒席,酒席规格至少主菜两墩两扣(两碗坨子肉两个拼碗),加上其他菜品每桌8-24个菜品,忌讳“十大碗”(因十碗与石碗音同,认为猪才用石碗),红事酒席菜品及每轮出的桌数必须是双数,白事酒席菜品及每轮出的桌数必须是单数,红事男酒首轮先请老老外家老小外家,红事女酒正酒先请介绍人、押礼先生、娶亲娘子、陪姑娘、抬箱抬柜的抬脚儿、明锣师,再请老老外家老小外家老小姑娘等,就餐时红事可以随便重盘子,重的越高越吉利,白事严禁重盘子,如有宾客不懂重了盘子,马上就有人纠正,轻则遭人白眼,重则遭主家亲戚辱骂。全村村民皆主动帮忙,自发随礼。过去村民相互之间送礼,一般送包谷米10斤、海带1斤、白酒1瓶,关系好的另送豆腐1箱(由10斤黄豆制成)如遇嫁女,最亲的房亲叔伯还要“添箱”赠送陪嫁物品,现如今村民随礼皆送现金。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梯寺传说
大营村北面有孤峰陡峭、高耸如云的仙人山,传说仙人山顶有寺庙一座,庙中有一口古井,幽香清冽、从未干涸,唐代曾修建一条险峻的独道盘绕而至,寺庙中供奉了观音、文昌、川主、土主、药王等诸多菩萨,村民虔诚供奉,香火特别旺盛,但由于路途艰险,香客、信徒往返需要一整天时间,众菩萨顾念香客难处,先由观音扮一老婆婆,叫一药农背至寺季坪处,当夜众神仙合力施法将菩梯寺的大铜钟移至寺季坪(新庙址),铜钟嗡嗡做响,在静谧的夜晚格外清越。当晚众村民皆收到众神仙新寺庙地址投梦,于是村民在寺季坪合力修建了新庙,香火依然旺盛。据传原上山道路必经过大叉胯(地名),大叉胯处有一大石头将两山之间的岩石支开刚好容一人通过,后众神仙的雕像搬到新址以后,大叉胯的支撑石头不翼而飞,上山的道路从此被封闭。
新建的菩梯寺在“破四旧”时被毁,庙内的神像终日日晒雨淋,“众神仙”苦不堪言,遂投梦给吴祥华,说“你救我一时、我救你一世”,吴祥华便邀约多人将神仙雕塑放置于菩梯寺旁100米处的岩壳内并供奉香火。众神仙感念吴祥华施救之功,终身为其庇护。现今90余岁的吴祥华耳聪目明,身体康健,健步如飞,其子孙学业有成,人丁兴旺。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歌民歌
(一)(帮长工唱的民歌)
太阳出来四山黄,扯吧梭草套太阳。
太阳套在松树上,一天当有两天长。
(二)顶针子儿怀里揣,看见热肉不得挨。
几时等到面对面,麻索儿见水解不开。(情歌)
(三)我和妹儿一路行,走到走到进了林。
人家问我做啥子,背系断了扯葛藤。(情歌)
(四)大田栽秧载四角,脱了花鞋脱裹脚。
过路君子你莫笑,丈夫人小靠不着。(童养媳)
(五)  大田栽秧栽四方,又载辣子又栽姜。
辣子莫得姜有味,家花莫得野花香。
(六)太阳落坡又落槽,扯跟茅草搭拱桥。
那个从我桥上过,不害相思也害痨。
(七)太阳落坡四山阴,四山凉水冷冰冰。
劝君莫喝冷凉水,喝了凉水冷了心。
(八)男十七,姐十七, 男是桅杆姐是旗,
          马在江边吃嫩草,怀抱金鞍不得骑。
          男十九,姐十九,男是旗杆姐是斗,
          马在江边吃嫩草,怀抱金鞍骑起走。
(九)草帽子儿满天飞,好久没有到一堆,
          说不完的知心话,流不完的眼泪水。
       (十)尖尖山,岩对岩,婆娘娃儿穿草鞋,
            出门一声山歌子,进门一背块子柴。
《十月怀胎》民歌
供稿人:吴瑶
唐朝有个目连僧,一头担母一头经。
担经在前背了母,担子在前背了经。
连经连母并担起,山林树木两边分。
我娘怀我十个月,我担老母十八春。
左肩担的肉皮烂,右肩担的血淋淋。
担破肉皮看见骨,要到灵山见世尊。
亲见灵山多少路,十万八千还有零。
慢说十万八千里,再有多少也要行。
一到灵山见佛祖,二到灵山请上经。
大小经书齐请上,又请一卷怀胎经。
怀胎经上说的好,字字行行报母恩。
一月怀胎在娘身,无影无形影无踪,
犹如水面浮萍草,未知生根不生根。
二月怀胎在娘身,头晕眼花路难行 ,
口中无言心内想,孩儿在身谁知情。
三月怀胎在娘身,两脚无力懒出门,
茶不思来饭不想,愿吃桃李过时辰。
四月怀胎在娘身,面黄肌瘦不像人,
想做针线懒得做,孩儿何时离娘身。
五月怀胎在娘身,儿在肚内长成形,
一阴一阳分男女,吃娘血水痛娘心。
六月怀胎在娘身,脚软手麻懒动身,
孩儿不知娘辛苦,一个身子两个人。
七月怀胎在娘身,老母怀儿受苦心,
阳间洗了一盆水,阴司遭下血河津。
八月怀胎在娘身,耳聋眼花难扎挣,
东家请娘娘不去,西家请娘娘不行。
九月怀胎在娘身,时时坐卧不安宁,
心想要回娘家去,恐怕孩儿路上生。
十月怀胎在娘身,娘在房中肚兜痛,
一阵痛来有可忍,二阵痛来失魂魄,
银牙便把青丝咬,绣鞋蹬在地挨尘,
上要奔天天又远,下要入地地无门,
结发丈夫心不忍,香火堂前许愿心,
今把愿心来许下,孩儿降生地挨尘。
儿奔生来娘奔死,阴阳隔的一张纸。
忙把孩儿来接起,一盆温水洗儿身,
孩儿洗的干干净,罗裙包起占娘身,
十月怀胎辛苦极,又费三年乳哺心。
干处半边孩儿睡,湿处半边娘容身,
若是两边都湿了,孩儿抱在娘当胸。
父母恩情深似海,杀身惟报父母恩。
长大成人把母敬。吃斋念佛报双亲。
上等之人报父母,成道父母离血盆,
中等之人报父母,时刻孝敬老年人,
下等之人不孝顺,枉费父母一片心。
养女要学黄氏女,养儿要学目连僧。
说起目连行孝道,十八地狱救母亲,
这是怀胎经上话,说与男女细留心,
后世人等把孝敬,消灾免罪福寿增。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光镇
   “红光川剧箱子” :红光的川剧队伍在明国时期和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十分出名,“川剧箱子”有30余人,生、旦、净、末、丑齐全,与高桥神坛溪、恩阳川剧箱子成三足鼎立之势,经常到巴中、恩阳、旺苍木门、长赤、大德、五泉演出。其中生角虎绪龙、袁花脸、丑角岳文光、小生郭绪化、武生陈旭伟、旦角王兆金、须生张续福、鼓师赵雍等十分有名。“川剧箱子”主要吃“绺子饭”(各家各户派饭),头牌和班主有一些小费收入,另外老场镇的各个商行以及打头人及富户会捐一些银两以此维持“川剧箱子”的生计。
“红光老场镇”:红光因在不同时期设立过县区乡属地,经济文化十分繁荣和发达,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属周围十多个乡场的“首场”,其余场镇大多为“幺店子”,规模较小,红光当仁不让成了片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周围伪乡、保、甲的聚会皆居于此,当时的县代表张崇联、县参议马厚安经常调停各种民间矛盾。“输家”要“挂红”、“赔茶钱”、“烟钱”、“放鞭炮”。红光也是明清时代物资重要集散地,场镇建设独具特色,“过街的亭子”“过街的店”,雨天不淋雨,酷暑不晒阳。到了秋冬农闲季节,土货、棉花、土布、在关帝庙坝子里交易,热闹非凡,汉中、旺苍、后河、长赤、正直等地的客人客商到此交易。冬季,汤锅、布市、米市、菜市、盐市、柴市、姜市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尤以猪市最为有名,猪市坝、沙包梁周围十多个乡镇的小猪和架子猪的交易均在此。其中布市在现里仁桥街,当地的土布、外地的“洋布”(俗称宽布)、丝绸、白布、行布应有尽有,农村自酿的白酒自制的豆腐、汤圆、醪糟店、油炸店(油糖果子)、麻元、面馆、烧腊馆、、酒馆大小几十家,美食云集,“仁字辈”的袍哥大爷马俊文经常大人在此聚会,据说恩阳、旺苍的客人经常提枪来此地赌博。场镇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赌馆几十家,茶馆里弹唱、评书、说书齐全,过年过节要刷狮子龙灯,场镇及大户居民要给一些财物讨吉利,民国末年场镇上讲“圣谕”十分有名,主要讲治国、齐家、孝道、行善等文化渊源,本地的名人、孝子也是讲“圣谕”的重要内容,红光老场镇文化底蕴深厚,一派繁荣景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文化
   “红光川剧箱子” :红光的川剧队伍在明国时期和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十分出名,“川剧箱子”有30余人,生、旦、净、末、丑齐全,与高桥神坛溪、恩阳川剧箱子成三足鼎立之势,经常到巴中、恩阳、旺苍木门、长赤、大德、五泉演出。其中生角虎绪龙、袁花脸、丑角岳文光、小生郭绪化、武生陈旭伟、旦角王兆金、须生张续福、鼓师赵雍等十分有名。“川剧箱子”主要吃“绺子饭”(各家各户派饭),头牌和班主有一些小费收入,另外老场镇的各个商行以及打头人及富户会捐一些银两以此维持“川剧箱子”的生计。
“红光老场镇”:红光因在不同时期设立过县区乡属地,经济文化十分繁荣和发达,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属周围十多个乡场的“首场”,其余场镇大多为“幺店子”,规模较小,红光当仁不让成了片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周围伪乡、保、甲的聚会皆居于此,当时的县代表张崇联、县参议马厚安经常调停各种民间矛盾。“输家”要“挂红”、“赔茶钱”、“烟钱”、“放鞭炮”。红光也是明清时代物资重要集散地,场镇建设独具特色,“过街的亭子”“过街的店”,雨天不淋雨,酷暑不晒阳。到了秋冬农闲季节,土货、棉花、土布、在关帝庙坝子里交易,热闹非凡,汉中、旺苍、后河、长赤、正直等地的客人客商到此交易。冬季,汤锅、布市、米市、菜市、盐市、柴市、姜市热闹非凡、商品琳琅满目。尤以猪市最为有名,猪市坝、沙包梁周围十多个乡镇的小猪和架子猪的交易均在此。其中布市在现里仁桥街,当地的土布、外地的“洋布”(俗称宽布)、丝绸、白布、行布应有尽有,农村自酿的白酒自制的豆腐、汤圆、醪糟店、油炸店(油糖果子)、麻元、面馆、烧腊馆、、酒馆大小几十家,美食云集,“仁字辈”的袍哥大爷马俊文经常大人在此聚会,据说恩阳、旺苍的客人经常提枪来此地赌博。场镇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赌馆几十家,茶馆里弹唱、评书、说书齐全,过年过节要刷狮子龙灯,场镇及大户居民要给一些财物讨吉利,民国末年场镇上讲“圣谕”十分有名,主要讲治国、齐家、孝道、行善等文化渊源,本地的名人、孝子也是讲“圣谕”的重要内容,红光老场镇文化底蕴深厚,一派繁荣景像。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请大家勇于赐稿!
[/img]

 楼主| 发表于 2018-8-3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房岭村新房岭:据传明朝末年,朝廷严令“湖广填四川”,一何姓人家拖衣带口浩浩荡荡从湖北孝感千里奔袭来到今天的红光镇房龄村,但见村里田地荒芜,荆棘丛生,一片荒凉,何姓族长命令何姓族人先砍掉荆棘,准备“插占为业”(当时朝廷为鼓励村民复垦,一度时期规定凡先占者只要在地界上插一排竹竿或者木棍上面绑一些布片为记号,该土地即为先占者所有,是为“插占为业”),何姓族人迅速动手,披荆斩棘,短短几天就砍出了一大片田地,并在砍荆棘的过程中砍出了一些破旧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虽然破旧,但稍加修整勉强还是可以居住。何姓族人劲头更大了,第七天在村子的正中偏西的岭上居然在荆棘丛中砍出了一座很新的房子,房子宽敞明亮,房内床铺桌椅齐全, 立马可以居住。何姓族人欣喜万分,为表示对这份“上天”额外的恩赐感谢,便将此地取名新房岭。新房岭在清代中期还兴过场镇,场镇左右两边有24个楼门子,规划整齐,规模和乡场镇相仿,但因个别村痞经常无事生非,在场镇上打架斗殴,村民不敢去赶集,故新房岭场镇兴起不到50年就被迫关闭。新房岭场镇的上方有一道梁,平时做牛羊马交易,取名“羊马场”。随着新房岭场镇的关闭而沉寂。

发表于 2018-8-3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去世后我们南江所请的先生“端供”不是佛教徒,端公是道教范畴,应该是属于茅山派或符篆派,也有些是本土巫术。
端公一般都有家室,所以也排除是道教正一派。但整体属于道教范畴。

发表于 2018-9-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高深了,我是来学习的,

发表于 2018-9-4 17:5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