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生活毁在“不耐烦”上
那些对“速成”的迫切欲望,消泯的是本应珍惜的个体思考和追问。
----------
1
前些日子,翻看丰子恺的散文集。
很喜欢《山中避雨》那篇,里头提到:丰先生和友伴们到西湖漫步,天忽下雨,各自仓皇奔走。最初因游山遇雨,众人皆不耐烦。
他倒好,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
许是被他打动,身旁两姑娘也欢喜起来,吟起了小曲,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
就这样,他和着她们拉,村里的青年跟着齐唱,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暖色。
初读此事,心头是有余味的。
现代人什么都攥得太紧,怕费事,怕耽误。一分一秒一厘,不再因细微琐事而驻足,不再因阴晴雨雪而心动。
丰先生倒是通透,对天气,没有喜好憎恶之别。对意外,没有求全责备之感。
他见到没有尝过的食物,定要去尝一尝;遇上没听说的逸事,都会侧着耳细细听;就连篱笆外探出爪子的花猫,也要弓着身去逗一逗。
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与美成知己。
2
大二那年暑假,给心仪的公司投递简历。
去面试时,我看到招聘要求中的“能坚持”、“有耐心”,还会暗自发笑。总以为优质能力和光鲜履历,才是最有效的敲门砖。
反窥现在,这三个字,竟成为最缺失的存在。
平日里,没耐心吃早饭;没耐心做笔记;没耐心戒手机;没耐心去健身房锻炼;没耐心倾听别人的诉求;没耐心把技能学深学透……
更可怕的是,这种不耐烦,除了存在于日常琐事中,还会波及身边之人。
有多少次,和爸妈通话。但凡问工作、问婚恋、问规划,聊天不过三两句,就会忍不住挂断,各自沉默或冷战。
偶尔回家,给他们买些电子产品。本想坐下来好好教,又嫌他们听不懂,干脆丢本说明书。
细想来,我们对待父母,恰恰是最没有耐心的。因为缺少共情能力--急切希望自己的认识被快速接受,希望他人按着自己的思路来行事。
因为身后和眼前有摆不平的麻烦,说不出的纠结,和没来由的心慌。我们一刻也不停,忙着赚钱,忙着恋爱,忙着升职。
每一步都在奔波,每一天都不像生活。
3
很难否认,有太多困局的存在,是因为不耐烦。
那些对“速成”的迫切欲望,消泯的是本应珍惜的个体思考和追问。
读中文系时,每临期末,我都会陷入焦灼期。从现代汉语到当代文论,从古代文学史再到西方作品选,背着背着难免烦乱。
当时有位学长说,其实也没那么难的。别光想着“我要把书本背到第200页”,试着简化你的步骤,放慢你的动作。慢到你成为旁观者,感受每段话的声音、画面,把它们一个字、一段话、一篇意境地印到心底。
直到现在做自媒体,这句话依然牢记。
所谓心浮气躁,心浮是因,气躁是果。本质在于“太过心急”和“不够专注”。
哪怕工作很繁琐,状态很窘迫;哪怕有写不完的稿子,改不完的文案,回不完的消息……解决方法其实挺简单,沉下心,一件件来。
就像年少时和朋友们在屋后嬉闹,不知不觉天黑日暮。当你沉浸于心流体验,耐得住一次只写一个字的重复。
便会忘了时间,也忘了焦灼。
4
电影《白日梦想家》里,有几帧很诗意的画面:
摄影师尚恩,从千里外赶赴深谷,在山中隐藏多日,只为拍摄罕见的雪豹。
当雪豹突然现身时,尚恩没有急着按下快门,而是屏住呼吸,静默着观察着山中的精灵。
“如果我喜欢一个时刻,我不想让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
微不足道的消逝,变成溜走的时间。这种感觉令人着迷。若你倾心于此,会觉得一切是有频率的,是有声色的,是立体而生动的。
再次不耐烦时,试试关掉手机,合上电脑。
最起码,你可以把屋子收拾清爽,把手头事情妥帖完善,抽空去做顿好饭,攒点钱去走走看看。
耐心对待自己的困窘和不甘,耐心感知身边的善意、温存和美好,才是进阶的必需品。
专注于此时,沉浸于此事,也就摆脱了那些困缚你的烦扰。
像是停在路边的蝴蝶,长不出叶子的橘树,要过夜才更入味的咖喱,破洞却能挡风的雨伞。
生活是个循环,你会为它打结,也会把它解开。
不如对它耐心点,好吗?
(图文来源网络)
----------
↑这是一条耐烦的分割线。
★轻松一下★
>>在咖啡厅,我大声问服务员:“能不能换一首有品位的音乐,这几首歌都太low了,我想安安静静地写稿子!”于是服务员走过来,帮我把耳机拿下来了。
>>老婆冬天敷面膜,嫌面膜太冷,叫我用热水泡一下。于是我撕开面膜,拿出来,像泡方便面那样,往面膜上倒入开水……我差点被老婆打死。
>>科学研究证明:常年抽烟喝酒的人,患老年痴呆的概率较低,因为早死的概率较高。
>>回想起我60天前满脸笑容地离开学校,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恭喜开学啊,学生朋友们!
>>每当需要按字母顺序排列内容时,大多数人仍会在自己脑子里唱起字母歌。
----------
>>本报订阅方式: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XLJT发到10658000可订阅本报,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发刊。
责编:小楼 编辑:九思 陈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