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学时,村上的老师多数是由村党支书决定的。记忆中,只要初中毕业,都可以到村上代课。
先前的语文老师是村支书的老表,两年时间里,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总是全乡同年级倒数第一。后来,村民不准他再上课。
后来,吴老师教我们语文了。他,看上去20出头,头发中分,一股书生气让人微醺。知道底细的家长一看就摇头叹息:“可惜一棵好苗子哟,他在哪里读书都考第一名。听说初中毕业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呢! 要不是家里穷供不起他读书,哪会来我们这代课哟!”
很多家长一看吴老师就笑了:“我以为是哪个,原来是吴家湾那个孩子, 哪个不晓得他学习成绩好,特别喜欢看书?高考只差一分就上大学了,他教我的孩子,我一百个放心。”
后来,我们渐渐知道,他的父亲长期生病,一家7口人全靠母亲一人忙进忙出。于是,他坚决不再复读高三,在家帮母亲干农活。再三乞求村支书后,加上不少家长推荐,他才成了我们村小的代课老师。
有时, 一些家长给他送些小菜、水果,遭到吴老师坚决拒绝。
我至今还记得,吴老师在黑板上不慌不忙板书的从容,他讲课特别幽默,书本上那些枯燥的知识通过他的嘴, 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同学们都喜欢上他的课。
我以前不喜欢语文,更害怕作文,一见吴老师心跳不已。应该说和他有缘吧,放学后,我竟可以和他同一段路。一路走来,他耐心地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对作文有了兴趣, 他把我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他多次对我说, 自己特别喜欢当老师,以后要自学大学,参加自考。
日子一长,我决定不辜负他的期望,写作文时,四处收集漂亮词句。有一天放学后,他把我叫去,给了我一个漂亮的笔记本。我翻本子,才发觉是他征文比赛得的奖品,他细细教我如何写文章,让我少用成语,少用形容词,以至如今提笔,也养成了这一习惯。也就从那时起,我在吴老师的熏陶教诲下,痴迷地爱上了写作。
三个月后,村支书的女儿初一还没上完,就不想再读书了。那天,村支书带着女儿来到我们教室门口,吴老师笑眯眯地出去和村支书说了几句,又笑眯眯地进来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不能再教你们语文了……”他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走出了教室。村支书的女儿走上讲台,拿起了吴老师刚刚讲的语文课本,教我们照着书念。
3年后, 我从一个亲戚那里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 吴老师离开我们后,被迫外出打工,在山西的一个小煤窑里运煤,遇瓦斯不幸遇难。
每到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就会登高远望,遥对山西默祭。每每此刻,我耳旁就会响起吴老师的声音:当一名教师,只要不误人子弟,就够了……
一晃30年过去了,立志不误人子弟的吴老师,如果一直在我们村小教书,应该早就民办转公办,成为一名正式教师了。那有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