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邱美智):9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的第二十三届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郫都论坛)在成都市郫都区召开。论坛聚集了国内外老年福祉专家、经济专家、社会学者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从经济、社会福祉、公共政策等学科领域相应变化与决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论坛上,成都市郫都区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勇以《郫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实践》为题,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国际友人介绍郫都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经验。近三年来,郫都区按照民政部试点要求,积极贯彻城乡一体老龄化理念,借鉴国际、国内经验,探索出“政府主导、公建公助、专业运营、多元参与”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形成了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导、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嵌入型郫都养老服务体系。
在该体系下,郫都区191个村(社区)中建成11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018年还将建成18个。到2018年底,郫都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总数将达到133个,设施覆盖率将达到70%。截至目前,郫都区购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已达到7000人以上,预计2018年底有望超过1万人。
在机构运营管理方面,郫都区率先在四川省组建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的区养老服务运营指导中心,负责郫都区居家社区养老的管理、指导、培训、评估工作,构建起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枢纽和核心。目前,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指导和评估400余次、专业培训6次。
与此同时,郫都区民政局还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和专业运营机构组建研发团队,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内容、评估标准、培训教案等方面的研发和制定,制定《郫都区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郫都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考评标准》、《郫都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等政策管理制度,进一步夯实了郫都区嵌入型养老服务发展的基础。
据了解,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类,三者形成相互补充。嵌入式养老服务可以有效整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各类零散资源,实现服务提供的最大化,具有满足了家庭功能弱化的需要、实现了老年人就近接受专业养老服务的需求、实现老年人不断增强的精细化服务需求的现实意义。
通过近三年的改革试点探索,郫都模式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特色主要体现在城乡标准统一、社会多元参与、智慧信息养老三个方面。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郫都区政府、郫都区民政局多年来积极主动作为,老龄事业及养老产业发展走在四川省前列,成为全国首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区。
此外,大会还进行了各项主题演讲,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就探讨老龄化对策、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老年社会福祉服务,改进国民健康对策以及完善社会福祉保障制度、社区治理与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演讲,为成都市养老服务带来国内外前沿声音与权威讲解。来自民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驻华国际金融组织、四川省民政厅、成都市民政局以及郫都区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出席大会。(新闻来源: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