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该残碑长1.6米,宽约0.6米,虽然石碑上几个大字有所残缺,但仍能辨认出是:营山县西路界碑。而石碑左边还有一排小字,经水清洗后清晰可见:同治十年辛未正月知营山县事候补同知豫 重刊建。
“可以确定这块石碑是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修建的,距今已有147年的历史;此外,这是当时一个姓豫的知县、候补周知下令修建的一块官府用来确立县界的石碑,是营山县与蓬安县交界的界碑。”9月5日,营山县档案局局长任颖辉向记者介绍,通过翻阅《营山县志——明清统编本》等古文献资料可确认,同治十年,营山知县叫豫鼎,是一名汉军。而如今封窦村仍与蓬安县相如镇熊家梁村交界。
据营山县知名文化人李定国老师介绍,封窦境内多山,封窦隘口乃“营山锁钥。北宋时建封窦镇”,明朝封窦镇仍为营山县6个古镇之一。作为交通要道在此设封窦铺,即官方驿站,传送公文、邮件等。2006年,封窦并入朗池镇。
“这块石碑作为历史文化实物档案被征集、收藏,将会进入营山县综合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展示、宣传。”任颖辉告诉我们,作为国家中西部综合档案馆重点建设项目,营山县综合档案馆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当中,预计明年能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