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国家文物局宣布,位于辽宁黑岛海域的沉船是北洋海军的经远舰。调查队在水下的残存舰艇右弦处,发现 “經”、“遠”舰名。这艘沉睡了121年的沉舰,是中日甲午海战真实见证,还原了一段悲壮历史。
>>传奇现身!沉睡百年的战舰与舰上的他们
1885年,李鸿章下令,在德国订造两艘巡洋舰,做得甲厚抗击打。
其中一艘就是经远舰,于1887年加入北洋水师,作为致远舰的僚舰。著名将领邓世昌、林永升分别出任两舰的管带(舰长)。经远舰还曾去日本访问,引起巨大轰动,受到刺激的日本这才决定要发展海军。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当时清朝的北洋舰队实力较强,被公认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但却遭受惨败,损失战舰4艘,还有不少战舰被俘。
当时,经远舰受到4艘日舰围攻,其实只需10分钟便可靠岸保平安,但全舰官兵仍英勇接战,拖住日舰主力,为其他军舰自救、重新组队赢得时间,直至沉没。
经远舰沉没前的影像:
全舰仅有16人被附近渔民救起而幸存,管带林永升及231名官兵捐躯。
林永升:
在弹尽粮绝时,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撞向日舰,也沉没在黄海,于2014年被找到确认。
对于勇战沉没的经远舰,连日本海军也不得不表示敬意,称“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
>>文物众多,水下考古又一重大成果
水下考古队运用了多波束等仪器勘探数据,结合潜水探摸、地方文献,最终确定了经远舰的准确位置。
经远舰被找到时,倒扣在水下12米处的海床淤泥上。因为倒扣的姿势,舰内不少文物都被保留了下来,比如锅炉、毛瑟步枪子弹、左轮手枪子弹、格鲁森炮弹等等。它们对于近代史、海军发展史、世界海战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这些遗迹文物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甲午海战后,北洋战舰残骸多被日军打捞、拆分,当做战利品陈列在学校及公园。据统计,战沉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战舰,至少3艘遭过盗捞。
>>北洋海军为何败?这些书帮你读懂
1、《复盘甲午》 王鼎杰著
这本奇书用下围棋的方式进行了战争的复盘,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胜负充满了机遇和变化。我们走近代化道路、日本也在走近代化道路,在敌我都在变化的过程中,当时的中国一点一点把手中的好牌全部打完,而日本将劣势逐步转变为优势,直至甲午一役。
2、《靖海澄疆》 马幼垣著
作者是美籍华人,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学者,本来是研究水浒的,退休后重拾年轻时感兴趣的中国近代海军史。他所使用的外文资料广泛度远超国内的学者,对相关专题的研究有深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龙旗飘扬的舰队》 姜鸣著
作者以现代意识审视历史,着眼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晚清政府与清流政治等,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及其衰亡的历史。该书考据的力度和严谨的细节,让很多读者大呼过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