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59|评论: 9

[转帖] 连美国都热捧的芬兰教育,才是中国最值得学习的

[复制链接]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8-9-2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全球教育界,芬兰人俨然是令世人瞩目的一颗新星。自2000年开始,经济合作组织每3年举办一次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称霸。梁文道在他的《开卷八分钟》节目中,也对芬兰的教育体系赞不绝口。

  事实上,在教育投入最多经费的北欧国家瑞典、丹麦和挪威,以及美国、韩国、日本、英国、南非等各国教育机构与领导,也跨海特聘芬兰教育专家,为他们的教育体系把脉、开药方。美国杂志《经济学家》更在2007年发文建议,欧洲领导人应暂时放下所有活动,“回芬兰的学校上课。”


  芬兰的实际对手只有采取大量训练的教育模式的韩国和新加波,而芬兰的教育方法却与他们截然不同。

  芬兰另类的教育制度芬兰的成功吸引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考察团蜂拥而至,发现了一系列芬兰另类独特的教学制度。比如:

  *芬兰的孩子7岁以前在日托或家里学习,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为OECD国家中入学年龄最大;*在十几岁之前,家庭作业和考试在孩子几乎没有。在受教育的前6年,没有人会对孩子做任何衡量和评估。孩子们只有在16岁时,有一次强制性标准测试;*没有快慢班,所有的孩子,不论聪明与否,都在一起上课。在芬兰,“好学生”和“差生”的差距世界最小;*30%的孩子在他们开始学习的头9年里受到老师和学校额外的教学帮助。并且一个老师会一直(一至六年级)跟随一个班级,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芬兰的小学生每天有75分钟课间休息,而美国平均只有27分钟。



  芬兰教育的最大原则是平等芬兰教委会资深顾问ReijoLaukkanen说:“芬兰是一个公平社会,而日本和韩国则是高度竞争的社会——如果你不能比邻居做得更好,父母会花钱让你上补习班。在芬兰,比你的邻居表现出色显得不是很重要,每个人都达到平均水平,当然这个平均水平相当高。”

  这一原则导致芬兰在教育方面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从近年PISA科学素养方面的测试结果看,在最优组别,他们的学生50%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在最差组别,80%的芬兰学生得分高于OECD的平均分;MacIsaac说:“从整体上看,提高底线水平获得了深远的效果。”

  另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芬兰秘密武器是:师资力量的高水准

  OECD的Schleicher说:“是教学的质量引导芬兰教育的成功。在美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工业模式,教师只是一种用来传输预制品的工具。而在芬兰,教师本身就是标准。”

  芬兰的学校系统100%公立,教师是从前10%的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必须有硕士学位,学制是六年,政府会全资资助。教师和医生、律师享有相同的社会地位。2008年,芬兰老师的平均起薪为29000美元(同时间美国为36000美元)。然而,芬兰拥有15年教学经历的高中教师的薪水约为其它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的102%(在美国,这个值仅有62%)。

  国家的教学大纲只是一些宽泛的指导方针,训练有素的教师有很大的自由度来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老师一天只在教室里花4小时,同时每周要花2小时提高个人的职业水平。纽约州立大学一位物理教育专家DanMacIsaac,在芬兰考察了2个月,他说:“他们的老师在教授物理方面比我们准备得更好,芬兰人让他们自由发挥,而不是派只看门狗整天看着他们。而在美国,人们对待教师就跟对待必胜客的送餐员一样,只想着怎样才能更快地把比萨饼送出去。”

  学生,可以自由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芬兰的小学规模小、设备全,每个学校只有几百名学生,15~20人的典型小班,每班最多不会超过30人。学生7岁之前会在公立的、课程游戏化的学前班就读,之后进入小学,这一阶段,他们经常在班级中或校园里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合作研究数学课题,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阅读相关图书。

  在这里,你基本看不到全班式的集体统一教学,老师一般只指导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那些独立忙于自己课题的学生如果有问题,也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他们鼓励学生从小就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并努力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们还会配备特殊支持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额外的帮助。

  芬兰的教育环境相对平稳,学生可以专注于各自的功课。他们每天可以在学校领取一份免费热餐,医疗卫生则由芬兰全国卫生体系提供。学生只在十二年级时进行一次高中毕业考试,此外再无额外测试。所以对学生和老师来说,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而不必花费时间去准备考试。

  老师通过自己制定的多种评判方法和作业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估,且会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表现通过描述性材料而不是排名或其他数字型衡量标准的方式向家长进行反馈。学生每天的上课时间相对较短,每学年也同样如此。这种教学安排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设计课程并与其他学校的老师合作,以推动创新及问题的解决。

  构成芬兰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支柱不难看出,美国等世界各地的考察团学习的焦点在于芬兰的学校教育制度,然而整个童年经验对学生成功的影响,却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心理学教授LEAPulkkinen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事实上,芬兰的孩子在7岁上学前得到的早期教育对他们后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与成功至关重要。尽管芬兰的教育制度在中国恐怕很难复制,然而芬兰的早期教育理念却能给父母们一些重要提示-关于如何在学前早期教育的宝贵人生阶段,为孩子的未来奠定真正有意义的基础。

  以下就是Pulkkinen教授总结出来的构成芬兰孩子良好童年的十大支柱。

  第1个支柱:Safe,生活与学习的安全和充分的营养保证

  在芬兰,免费产妇保健机构的发展已经超过60年,各种孕期和分娩的社会保障措施使婴儿死亡率仅美国的三分之一。

  有专门的儿童福利诊所,在这里有医生和护士为学龄前儿童和其家庭提供免费的服务,孩子们得到健康检查、预防接种、以及对健康问题的一般性建议。

  另外,芬兰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免费校餐的国家。

  第2个支柱:Family,稳固的家庭和一致的、慈爱的父母

  在芬兰,父亲的角色在过去的50年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父亲曾经是有距离感的家庭权威。如今,男人们已经习惯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养育工作,与妈妈一起照顾孩子、教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等等。调查显示,一个家庭每周有多少次一起就餐,会显著影响到孩子的情商发展、词汇量发展和学习表现。

  第3个支柱:Friendship,社交和友谊

  芬兰人认为,3岁到4岁时,孩子们已经开始渴望脱离父母的影响,接触更大的社交领域,这个时候的成长将很大地获益于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所以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拓展社交的机会,发展社交技能,学习建立自己的关系圈,并获得归属感。

  第4个支柱:Play,创造力游戏和体育锻炼

  孩子们通过玩来拓展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来发展与同龄人沟通的能力,来理解自己和他人,来滋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在芬兰的早期教育中,创造力游戏和体育锻炼占据了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家长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各种室内外的场所和玩具,供孩子尽情玩耍。

  第5个支柱:Nature,洁净美好的自然环境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丰富的色彩、韵律、光与生命,能给予孩子对这个世界极致丰富的感受和知识,使孩子感受到对大自然的归属感。芬兰人一直秉承与自然界一体的传统生活方式,森林是芬兰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拥有许多国家森林公园,给孩子们提供了最天然的乐园。

  第6个支柱:Expression,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文化传承往往只理解为学术知识的传输,而其实艺术亦属于文化。Pulkkinen教授通过对芬兰7所学校进行3年的跟踪调研后发现,参加艺术俱乐部对培养孩子专注力、协同合作能力等方面帮助很大,对在学校乃至未来工作上的成功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第7个支柱:Fulldevelopment,认知、身体、社会、情感、道德的全面发展

  芬兰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追求更高的测试分数,而是让每个孩子成长为一个思维活跃、有创造力的人,支持和培养每个孩子的特长,给予孩子最大的机会来发挥他们独一无二的个体潜力。在芬兰学校,每个孩子都有权要求得到正常教学之外的个性化辅导,学校里不会有排名,老师也不允许给孩子打上“失败”的标签。重要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标准化的教学和测试。

  第8个支柱:Child-friendlyCommunity,扶持和发展儿童公共资源

  芬兰幼儿中心和学校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孩子们的学业、社交、情感和生理需要。很多国家,需要向芬兰学习如何将儿童教育连接到公共政策,以促进扶持和发展儿童公共资源。

  第9个支柱:Independence,发展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Pulkkinen教授研究发现,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发展走向,在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结果,以8岁时的性格特征为起点,会出现4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导致成年后的4种不同的状况。

  路径1:如果在8岁时已经建立了具有建设性的、合理性的思考能力(constructive),孩子会倾向于很好的承担起学校的任务,并且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能有弹性地调整自己的状态。性格会比较乐观,善于对未来合理计划。这也是芬兰在早期教育中着重培养的方向。

  路径2:8岁时如果为典型攻击性儿童(aggressive),往往到了青春期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安定不下来、喜欢在街头游逛、早发性吸烟、饮酒等。

  路径3和路径4:都是从被动的起点出发-焦虑儿童(anxious)、乖顺儿童(compliant)——则会导致成年以后选择过度因循守旧和安于现状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对人生不敢去尽情追寻、总是有所保留。

  高的自我控制,这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养育方法,父母对孩子的活动表现出持续的关心和信任,给孩子建议的同时也鼓励孩子表达意见。这鼓励了孩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负责任的决策能力。

  低的自我控制,这是源于以家长为中心的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在应对孩子时,在意自己的情绪胜过孩子的需要,用不太体谅和专制的方法进行处理。不仅会给孩子留下感情上的阴影,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决策能力和责任感,可能也无法充分发展。

  第10个支柱:Community,孩子参与社区生活和公众意见

  当谈到童年质量时,我们往往是从成人的“镜头”去看而不是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而其实孩子也可以提供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见解。

  在芬兰,人们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并且鼓励孩子去思考社会现状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



  美国与芬兰教育设施对比

  中国教育能得到哪些启示?深入人心的教育共识。芬兰全社会对于教育有一个共识,即芬兰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丰富、个性的发展。

  芬兰与中国一样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但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是,芬兰是一个领土较小,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除了森林,芬兰几乎没有其他更为丰富的重要自然资源,所以芬兰要发展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人。换而言之,人,特别是人的创意,对于芬兰经济而言举足轻重。因此,只有实现人的内在价值,芬兰的经济、社会才有可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人的内在价值必须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得以实现,人的潜力也才能挖掘,因此芬兰1966年就立法通过了九年制综合学校法案。该法案不仅改变了芬兰以往分轨的学制结构,更为重要是,它颠覆了传统教育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新的教育共识,即无论家庭背景,无论智力水平,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样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高度协调的合作系统。芬兰教育是一个高度协调合作的系统。课内与课外协调、校内与校外协调、学校与家庭协调、教师与学生协调,这种协调合作关系将各方教育利益相关者扭成了一股力量,共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而努力,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教得少,学得多。芬兰教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开发自己的课程,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芬兰教师相信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教师的正式课堂中,孩子在课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学到更多。因此,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或各种学习或娱乐俱乐部。

  据调查,大约2/3的10至14岁学生至少参加了一个青年运动协会。此外,芬兰学生家庭作业的压力并不大。芬兰大部分中小学生都能在校内完成作业,回家的家庭作业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即便是高中生也很少参加课外补习。芬兰教育者认为,重复的、智力上没有挑战的作业并不能带来学业上的进步。

  第二,考试少,成绩好。芬兰学生从小到大只有一次最重要的标准化考试,那就是大学入学考试。即便如此,大学入学考试的成绩也并不占100%的比重。对于学生的评价,芬兰还采用以下3类方式:课堂评估;学期结束时的综合评估;每3至4年举行的全国阅读、数学和科学评估,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仅抽取其中10%的样本参与全国评估。

  事实上,芬兰人并不反对考试。他们只是认为,这种高利益关系的考试只会逼迫教师和学生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应试”上,而不是“教”与“学”本身。

  能吸引最优秀的人当老师。芬兰社会能够吸引全国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特别是当小学老师,而且申请教育专业的几乎都是大学入学考试前20%的学生。是什么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来从事教育行业呢?

  拥有高度的职业幸福感。芬兰教师的薪水并不算高,一个有15年工作经历的初中老师年收入大约在41000美金左右。但芬兰教师有高度的幸福感,因为他们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事实上,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内心深处都有某种道德使命的驱使,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帮助人们,促进社会发展。

  不热爱教育不可能成为教师。芬兰在选拔教师时非常重视申请人对教师专业的认识,不热爱教育是不可能成为教师的。教师在芬兰是一个要求很高,而且有高度竞争力的行业。2011年赫尔辛基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共有2400人申请入学,但仅录取120人。特别考察其选择教育专业的动机。

  让教师都成为研究型教师。芬兰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研究素养,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型教师。芬兰教师通常需要拥有硕士以上的学位,他们不仅要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研究技能,还要在日常工作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不断积极地探索教育教学方法。芬兰教师教育强烈的研究型色彩还提升了芬兰教师的专业地位,进而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年轻人从教。

  制度后勤保障到位。学生从小到大只需参加一次大学入学考试,因此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开发课程和研究教学。此外,芬兰教师薪水的涨幅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且涨幅与教龄和教学水平挂钩。通常来说,芬兰教师从入职到15年教龄,薪水涨幅约为1/3,中小学教师最多能涨58%,高中教师最多能涨77%。相比之下,美国的涨幅仅在21%到26%之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9-24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春少年,最阳光好奇的年龄,本应去感知这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我们的孩子,却被无尽的试卷和补课绑架!造就了一群群的近视眼,“特困生”

发表于 2018-9-24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模式早已跑偏,在惯性思维的指导下,如何学习那……哪怕是公认的先进?

2021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逸图 发表于 2018-9-24 12:19
  青春少年,最阳光好奇的年龄,本应去感知这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我们的孩子,却被无尽的试卷和补课绑架! ...

发表于 2018-9-2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了,有收获。

发表于 2018-9-2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18-9-24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那啥主义的正道,可恨的毛驴非要把人民拉回饿死人的灾难中。

发表于 2018-10-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_103573447_039520235-1.jpg



       穷小孩富小孩   芬兰创造“ 教育奇迹 ”的关键


       轻松的环境,专注的教学,全面的发展,看起来有点矛盾,但芬兰跻身为世界一流教育大国,凭借的却是上课少、作业少、考试也少。


       根据“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在科学、数学和阅读等科目的评比上,芬兰学生比经合组织( OECD )其他国家学生的平均表现更好。


        这个结果让人很难相信,在1960年代的时候,芬兰只有 10% 的人有中学学历。


        芬兰福利国家的基本结构为每个孩子和家庭提供了公平平等的条件


        芬兰教育体系从1970年代起步,到1990年代导入一系列创新改革,进一步提升了质量。


        今天,来自全球各地的教育专家代表来这里学习芬兰的“ 教育奇迹 ”,但这个奇迹更多的是社会政策带来的,而不是教育政策。


        曾经担任过学校老师,从事师资训练,研究员和政策顾问的芬兰教育家 萨尔伯格( Pasi Sahlberg )表示,“ 芬兰高度公平的教育系统并不完全归功于教育因素。”


      “ 芬兰福利国家的基本结构为每个孩子和家庭提供了公平平等的条件,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环境。”


        在他2014年的《 芬兰课堂2.0 》( Finnish Lessons 2.0 )一书中,萨尔伯格 说,贫富差距影响的绝对不只是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也能提升教育素质。


        萨尔伯格 比较了经合组织的居民收入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评比结果后发现,“ 财富分配和学习成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一个讲究公平的社会,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好。”


      “ 和贫富差距更大的社会相比,公平平等的社会,人民也更有文化修养,辍学率比较低,肥胖症比较少,精神更健康,青少年怀孕比较少。”


        公平和社会正义


        当老师是芬兰人最向往的职业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一所学校里,有钱人家的孩子和工人阶级家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学校不收学费,所以教材也都是免费的。 从小学到中学一共940名孩子在空间开阔的学校食堂里一起享用健康校餐。所有孩子都享有医疗照顾,包括牙医,他们的学习过程还获得老师的支持和心理辅导。


        萨尔伯格说,“ 消除贫富差距,改善学校里的儿童福利,对改善教育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芬兰教育制度完善,学生成绩表现好


        二战结束之后,芬兰采取了公平和社会正义的模式来发展经济,这也是造就芬兰教育奇迹的最主要原因。


        芬兰社会福利完善,提供免费医疗照顾和义务教育,低价住房,为鼓励父亲多负担子女照顾责任而法定父亲陪产假,免费或高额补助幼儿园。


        老师的价值


        芬兰教育系统的理念也体现在课堂上。


        在芬兰学校,一般情况下老师一天花4个小时教课,其他时间用来备课,这样子老师就能有更多注意力给孩子。


        芬兰老师的收入也相当高,而且很合理,工作条件也不错。这使得教职成为芬兰大学生最向往的职业,超过医生、律师和建筑师。


        和经合组织国家相比,芬兰学生的上课时数也比较短,小学生一年大约是670个小时,美国小学生上课时数是1,000小时。


        芬兰学生的家庭作业很少


        芬兰学生的家庭作业也比较少,经合组织的资料显示,15岁 的芬兰孩子 每周花 2.8个小时 做功课。韩国学生每周做功课时间达 2.9个小时(不包括私人家教和补习班),经合组织平均是 4.9个小时,中国是 13.8个小时。


       芬兰老师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放学后他们有更多时间和朋友相处,做他们想做的事。


      “ 必须让孩子有时间当孩子,重要的是质量,不是数量。”


       放松的环境


        进教室前先脱鞋子,芬兰和其他北欧国家都是这样,芬兰学校的气氛是放松平静的,学生不穿制服,在室内也不穿鞋子,而是穿袜子到处跑。


       芬兰教育制度让孩子有时间当孩子


       芬兰学生也不用担心考试,上学前 5年 是有考试的,但之后学生不需要考试,而是依据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分。这样做的精神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学习的潜力,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自然学习,目标不是考试成绩。


       只有 7% 的芬兰学生觉得有学习压力。而在日本,严格的教育制度下,虽然学生成绩好,但却牺牲了孩子的精神健康,有 52% 的学生感受到学习压力。


       高税率和幸福感


       芬兰福利制度的基础是该国的高税率,芬兰税率高达 51.6%,几乎是世界最高。但是根据2018年联合国的幸福指数调查,肩负高额税率负担的芬兰人,却仍然认为芬兰是全世界最快乐的国家。


       芬兰在短短30年间成为世界一流教育大国


       芬兰人口 550万 人,也没有太大的种族问题,因此比起那些人口众多,种族复杂的大国,芬兰更容易推行教育政策和改革。但是 萨尔伯格 说,“ 人口少,社会同质性高,并不能完全解释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


      “ 公平、诚实和社会正义深植于每个芬兰人的生活方式,芬兰人有很强烈的共同责任感,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其他人。”


      “ 以这样的精神出发,芬兰人办教育,办的不只是教育,而是把教育当成公共利益。”



        兼答 L Z ,芬兰教育才是中国最值得学习的 !  学得了吗 ?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