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县相如镇固州寨考察纪要
2017年9月10日,西华师范大学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的同学在蒋晓春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南充市蓬安县固州寨进行考古调查。
一、地理概述
相如镇固州寨清代中期名护州寨,现属蓬安县相如镇固州寨村,临嘉陵江江而设,位于山脊台地,海拔高度约400米。与蓬安旧城隔江相望,北为周子镇,南为杨家店[①] 。固州寨紧邻嘉陵江,在山顶驻寨,俯视四周,视野开阔,方便观察江上来往船只动向,是古蓬州抵挡外敌入侵的东部屏障。此外,固州寨遗址西北与锦屏镇锦屏山遥相呼应、于东南与运山城(河舒镇燕山寨)相互对望,固州寨位于锦屏山与运山城中间、扼嘉陵江的特殊位置,提高了固州寨在历史时期的战略地位。乾隆年间,清军为追击川匪,将领观祥曾派兵驻扎固州寨以防川匪逃窜[②] 。
二、遗迹概述
据当地居民表述,固州寨原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这次考察发现,固州寨城门已经不复存在,仅存部分城门石。除此之外,现存遗迹有城墙和军事瞭望台等,另在城墙下发现三座崖墓。
(一)城门
南
N31°1′17.3″,海拔高393米,城门朝向南偏西57°,保存状况较差,仅剩些许城墙石。城门位于山脊上,位置险要,外有一平台,视野开阔(图二),可以直接观察江上来往船只动向。现附近修建一个面积大约5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
城门(Q1)(图一)位于固州寨西南部,经纬度为:106°22′58.7″、
西城门(Q2)位于固州寨西部,经纬度为E106°23′2.1″、N31°1′21.7″,海拔高400米,城门朝向南偏西70°,保存状况较差,仅剩些许城墙石。 从此门下去可直达江边,江边河滩平缓,疑似曾为渡口。
(二)城墙
城墙1(图三)经纬度:31°1′17.4″、106°22′58.8″,海拔:395米,走向南北走向(南偏西30°),残存约30米。城墙砌筑在高约四米的天然崖壁上,有两种不同风格的砌筑手法,共分七层,下三层为丁砌,上四层为平砖顺砌。在城墙北端附近还发现数块脱落的城墙石,丁砌风格,石长38厘米、宽28厘米、进深78厘米(图四)。
城墙2
城墙2位于固州寨东部,经纬度为:E106°23′6.2″、N31°1′20.7″,海拔为414米,城墙呈正东西走向,长约40米;修筑与山谷处,将两座山连接,起来城墙南部有一个平台,与城墙同长,宽约20米。与城墙1一样,修筑于天然崖壁之上。
(三)瞭望台
瞭望台位于城门2北部,与城门紧邻。经纬度为:E106°23′2.3″、N31°1′22″,海拔404米,朝向正北,残长5米。瞭望台临江而设于天然崖壁上,为周围海拔最高,视野开阔,可监视江面,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据光绪《蓬州志》载:“固城寨在西北之锦屏山之重峦一径,可遏寇,卫西关所由巩固也。隔水之险有护州寨,在凤凰之山,屯兵以戍之,副以嘉陵之险,是金汤也”[③],可见固州寨其军事地位之重要。
(四)其他遗迹
调查小组在城墙1北端发现三座崖墓。
崖墓1(图五):距城墙1 北端约10米处,墓门长2.2米、高约1.25米,顶高1.65米,墓门右侧有坍塌现象;墓深3.3米、宽2.7米;墓左侧壁高1.2米;墓顶高1.8米。墓门西向。
崖墓2(图六):距M1北部约5米,墓门长3.35米、右侧高1.2米、左侧高1米、顶高1.8米;墓深1.8米,左侧壁高1.3米;墓门西向;墓顶存在坍塌情况。
崖墓3:距M2北部约5米,墓门长2.7米、侧高0.5米、顶高1.2米;墓深1.6米;墓门西向。
三、结语经过考察发现,固州寨城墙存在两种不同的堆砌风格,下层丁砌,城墙略微倾斜,疑似宋代城墙;上部城墙石宽大,平砖顺砌,为清代所建。所发现城墙均依地形而建于天然崖壁之上,提高城墙高度,形成易守难攻之势,体现了固州寨军事战略地位突出。
固州寨与运山城(河舒燕山寨)仅相距数公里,可相互遥望。根据我们的调查,送蒙战争期间的山城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外堡,固州寨很可能是运山城的外堡之一。
根据地形可知,固州寨横跨两个山头。由于时间原因,调查小组仅对其中一个山头进行调查,所采集到的数据尚不完整,有待考察队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之后,进一步完善数据,充实结论。
[①] (清)方旭,光绪《蓬州志》,卷四,邑聚篇,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
[②] (清)庆桂,《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正编卷七十九,清嘉庆武英殿刻本。
[③] (清)方旭,光绪《蓬州志》,卷四,邑聚篇,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古城堡文化研究中心 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