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46|评论: 0

[民生杂谈] 以史为鉴,养清廉之志,养浩然正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5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的清官廉吏,各有清廉之节,于青史中留下很多佳话,今仅择几事而记之,以为后人楷模。
杨震暮夜却金。《后汉书》记载,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郡人,自幼聪明好学,拜桓郁为师,深入钻研《欧阳尚书》,通晓经史,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探根究底。自中年起从教数十年,门下弟子三千,人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听说他是个人才,举他为茂才,官至荆州刺史,后迁东莱太守。在他前往东莱郡上任途中,路过昌邑县,县令是他任荆州刺史时举荐过的茂才王密。为报他的知遇之恩,王密在白天拜谒杨震后,晚上又再次拜访,于夜深无人之时将带在身上的十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说:“我和你是故人,我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无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出。“四知却金”的故事自此流传,杨震也因此被后人成为“杨四知”、“四知先生”、“四知太守”。
羊续悬鱼。羊续,字兴祖,东汉泰山平阳人。《后汉书》记载,羊续任南阳郡太守后,他手下的一位府丞得知他爱吃鱼,就特地给他送去一条名贵的大鱼。羊续将这条大鱼“悬于庭”(挂在屋外的柱子上),经风吹日晒,成为鱼干。过了不久,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鱼。羊续将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着悬挂着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没有吃,请你一起拿回去吧。”府丞甚感震惊和羞愧。这件事情传开后,南阳郡的百姓无不称赞,他们感念羊续之高洁,称其为“悬鱼太守”。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羊续送礼了。后世的南阳太守、知府,有很多以羊续为榜样。清人蒲松龄以《官吏听许财物》赞之曰:“不见裴宽瘗鹿,且看羊续悬鱼。省识封建官吏真面目,清官廉吏也难为!”
包拯不持一砚归。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名臣,人称“包青天”。宋仁宗康定元年,包拯任端州知州。端州出产砚台,端砚名贵,大多用于进贡朝廷。《宋史》记载,此前的知州都趁着进贡大肆敛取进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的权贵们,砚工苦不堪言。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进贡朝廷的数目制造砚台。他在任职期满离开端州时没有带走一方端砚,民间亦有包公“不持一砚归”的传说。一代名臣包拯成为清官的化身,成为“青天文化”的核心人物,在他身上也寄托着中国人绵延千年的“清官情结”。
况钟作诗拒礼。况钟,字伯律,明代江西靖安人。《明史》记载,明宣宗宣德五年,况钟得到尚书蹇义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他在苏州知府任上清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几任苏州知府没有能比得上他的,被苏州人民誉为“况青天”。明英宗正统六年,况钟任期已满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况钟全部拒收,并作《拒礼》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况钟以诗明志,对百姓的送行深感惭愧,尽显清官本色!以“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廉的,也是源于况钟的这首《拒礼》诗和同时代于谦的《入京》诗。
于成龙立檄拒礼。于成龙,字北溟,清代山西永宁州人。身为康熙时的“天下第一廉吏”,他对官场上请客送礼、贿赂公行之风一直深恶痛绝。康熙十九年,于成龙任直隶巡抚。辖区内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按照当时官场的规矩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当场严词拒收,并随后颁布了《严禁馈赠檄》,对那位给自己送礼的大名县县官进行通报,并严令所属官员,今后如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后来他在两江总督任上制定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时人称凡于成龙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治国先治吏,一代廉吏不仅自己做到了为官清廉,还整肃吏治,使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为官当以清廉为先。几千年来,清慎勤一直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为官从政的箴言,他们以此坚守为官之道,坚持个人操守。这些清官廉吏不仅给当世的百姓做出了表率,也成为史学家笔下廉吏的典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以史为鉴,养清廉之志,养浩然正气。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