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2日,成都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主办的“百花齐放庆中秋,天府文化在高新”非遗主题展演在铁像寺水街举行。演出现场,数百市民观看了非遗项目民间文艺节目,参观了非遗项目宣传展览。
2009年8月,国家文化部正式确立,成都将成为国际非遗文化节的永会址,国际非遗博览园落户成都,成为非遗文化节的永久载体,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永久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成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着4500年的城市文明史和30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独特的地域环境、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谓“绝域殊方、别一世界”。成都市本着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启用了科学的保护规划和机制,通过全面普查、科学论证、建立档案、公布名录、命名代表性传承人等一系列工作,使之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截止目前,该市共进入国家级名录19项、省级名录66项,命名市级名录项目104项。另外,该市共有14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86人被命名为四川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152人被命名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