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郫都报)
红辣浓郁的酱料,放入炒锅中加入葱姜蒜爆香,辣椒和豆瓣的香气顿时弥散开……提到郫县豆瓣酱,消费者们并不陌生。作为中国极具地域特色的调味品,郫县豆瓣早已走出国门。伴随着郫县豆瓣国际市场名声大噪同时,以发展“郫县豆瓣”为核心的复合调味品和休闲食品的川菜产业园国际化发展步伐也越来越快。
记者刘小莉
做大川菜品牌汇
聚集“品牌化”效应
从麦当劳四川辣酱引发国外公开拍卖并让美国消费者“疯狂出手”,到澳大利亚领事离任“打包回国”……逐渐成为“网红”的郫县豆瓣近年来热度攀升。有关数据显示,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目前已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2016年郫县豆瓣的出口销售额就已超过1亿美元。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升级,公共政策环境全面优化,川菜产业园区内,越来越多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力,品牌效应也逐渐凸显。安德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维东介绍,郫县豆瓣博览会、川菜美食文化节、川菜产业发展峰会等品质节会的常态化举办为川菜产业的宣传推广奠定了品牌基础。近期举行的西博会郫都活动、世界川菜大会、中意食品安全对话等重大主题活动,更进一步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助力川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在首届世界川菜大会期间,大会代表嘉宾到访了“鹃城牌”郫县豆瓣和中国川菜文化体验馆。了解郫县豆瓣的发展历史、品牌故事、制作技艺和产品提升等内容,纷纷为郫县豆瓣的工匠精神和产品品质点赞。与此同时,“鹃城牌”郫县豆瓣荣获2018年“天府杯”世界川菜发展特别贡献奖和世界川菜优秀合作伙伴奖。“鹃城牌”郫县豆瓣公司负责人徐良、珪一股份董事长任康获得世界川菜领军人物奖。
“2018年是川调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的好时机,鹃城郫县豆瓣将依附于‘一带一路’战略,开展沿线国家的商贸业务。”徐良介绍,近期公司和成都航空推出全球首架“鹃城号”主题飞机,在特色产品推广、企业品牌形象宣传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最具成都范儿”的空中名片。
做强川菜产业链
形成“产业化”规模
数据显示,全球海外华人华侨已超6000万,海外中餐馆达20万家,川菜日益形成强大的全球影响力。优化行业标准体系,是提高川菜产品在海外市场通关率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法宝”。
近年来,川菜产业园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配套优势,不仅将调味品产业化,也把菜品标准化生产。成功研发了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经典川菜标准化菜品,鼓励企业开发了一批即食火锅、即食冒菜、无烟烧烤、白果炖鸡、玉米排骨等方便产品。通过深入实施智能工厂、OEM生产线、罐式发酵等先进制造模式,精准开展郫县豆瓣菌种资源库建设,助推川菜产业迈向工业4.0的国际化进程。
园区先后被国家部委授予“中国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现有中华老字号“鹃城”郫县豆瓣,金大洲等6个中国驰名商标,有友、天味等4家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7年,园区引进聚集产业项目88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是123.27亿元。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如何实现从菜系到产业链的迈进?郫都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依托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规划建设9.4平方公里中国川菜产业城,培育形成以郫县豆瓣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球川菜原辅料生产集散中心、全球川菜标准制定和发布中心、全球川菜人才培养和输出中心、全球川菜文化交流和创新中心,建设“美食之都、世界厨房”。
增强科技创新动能
助推“特色化”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郫县豆瓣行业的发展,提高工业产值、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的延伸已经成为郫县豆瓣市场重点发力的方向,而创新更是调味品走出国门的必行之路。
记者了解到,川菜园区企业在新品的研发和应用场景上不断创新,多个知名品牌郫县豆瓣均在打造“豆瓣+”的道路上动作不断。鹃城主打休闲食品及调味酱市场,其豆瓣香菇菜、“蘑范生”系列豆瓣牛肉酱成为大学宿舍的标配,无论是口味、包装还是名称都直指年轻群体;其品牌的豆瓣蘸粉也打破了原有的烹饪要求,实现郫县豆瓣风味的“开袋即食”。丹丹郫县豆瓣则在继续深耕餐饮渠道同时及时把握市场热点,推出了郫县豆瓣风味干锅调料和当下最火的小龙虾调料,让原本“通吃”的郫县豆瓣酱走上了细分的道路。多家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开发出低盐低辣和附加值较高的安全绿色的佐餐调味品、即食品、复合调味品系列新产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李维东表示,下一步,园区将依托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在外观设计、产品技术、工艺水平、生产规模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点。同时,坚持健康、方便、快捷的国际化消费理念,以包容的情怀对味型进行适当保留和改良创新,大力开发川菜衍生产品,不断研发更多经典川菜标准化菜品,让川菜香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