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构建“15分钟运动圈”,累计投入10亿多元,先后建成望王山运动公园、市体育馆游泳馆、平昌县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等一大批体育场馆。截至目前,我市体育场馆开放的总体情况如何?日前,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推出的《政务访谈》,围绕“巴中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主题和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开放情况 7个大中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如今,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不过有大部分市民不清楚我市现有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据悉,我市利用已建成的体育健身设施、学校体育场地等,采取延时服务、错时服务、定向服务等措施,加大对广大群众的免费开放力度。
目前,全市有7个大中型体育场馆纳入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范围,包括:市青少年综合训练馆、望王山运动公园、通江县职高体育馆、通江县方山体育场、南江县体育馆、恩阳苍湾体育活动中心、平昌县体育馆。
其中,望王山运动公园内所有体育场地设施均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市青少年综合训练馆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面向社会开放,目前开放时间均由以前的上午9点至11点30分、下午3点至晚上9点调整为现在的上午8点30分至12点、下午2点30分至晚上10点,每天增加开放时间2个小时。各区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等信息,市民可通过市体育局网站查询。
提升完善 新建小区配套健身设施加快绿道慢行体系建设
当下,全民健身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市公共体育场地总量不足,结构单一。公共体育场馆投入大、见效慢、经济效益不优。巴中老城规划建设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不少老旧小区没有运动场地,也无法安装健身器材,县城亦存在类似问题。目前,全市体育场地人均面积仅0.64平方米,低于全省人均水平(0.82平方米),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66平方米)。
针对这些问题,市体育局局长赵万国表示,今后将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规范,在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健身设施,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加快市体育中心、望王山运动公园(二期)建设;加快覆盖全域、规划区中心城区的绿道慢行体系建设和巴河巴州城区段(大佛寺大桥—李家湾闸坝)河道景观规划的运动休闲设施建设;推进县(区)“一场一馆一池一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15分钟健身圈。
活力迸发 打造群众体育品牌形成地方特色赛事集群
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体育建设工程1203个,建成网球场、羽毛球场300余片、自行车绿道330公里、全民健身路径103条、健身步道166公里,建成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5片、全民健身广场42个。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打造“活力巴中”全民健身活动名牌,重点打造巴中正月十六登高、元旦长跑、诺水河水上漂流、南江玉湖龙舟赛等群众体育品牌,实现全民健身活动多样化、经常化、社会化,确保全民健身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个个有特色”。同时,采取“体育+”模式,加快培育精品赛事,擦亮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一品牌赛事,将蓄势待发的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做实落地,把山地网球推向全国。精心打造巴中迎新春登高聚集区、恩阳红色古镇定向运动区、南江米仓山亚高原训练区、通江空山山地运动休闲区、平昌汽摩运动展示区等,形成具有巴中文化底蕴和品牌特色的赛事集群,助推巴中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