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70|评论: 0

[转帖] “ 看哈你是不是稀耳屎就晓得我们老家是不是很近 ”! :南北方人 6 大遗传差异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img_看图王_看图王.png 中国南北方六大 遗传差异被揭开_第A07版:广东_ 2018-10-11 _南方日报数字报_南方网_.png

       近日,华大集团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细胞 》上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学大数据研究成果。这是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历时两年,对 14余万 中国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


       填补大规模中国人基因组学研究空白


       广州《 南方日报 》报道,基因是生命的密码,国家级人群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应用是精准医学的基础。大型研究项目的完成需要较长周期,项目设计、样本采集及基因测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合理利用已有的数据将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鉴于此,在严格遵从《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和生命伦理原则的规范,以及充分重视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华大研究团队选取了 14余万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数据展开了群体水平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此类数据的分析方法,揭示了包括31个省、36个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群精细遗传结构,实现了多种表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中国人群中病毒序列分布特征,构建了包含约900万个多态性位点的中国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 ( CMDB ),其中包括约20万个新发现的多态性位点。


       该文章通讯作者、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徐讯 表示,这一成果填补了大规模中国人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众多空白,揭示了一系列中国人群特有的遗传特征,有助于推动中国精准医学事业的发展,加速基因科技在出生缺陷、癌症、感染等领域的应用。


       六大遗传差异被揭示


       北京《 科技日报 》报道,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组确定了6个在地区纬度方向上受到强烈自然选择的基因,它们在基因频率上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充分展现了饮食、气候、病原体等环境因素对中国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选择作用。


       比如,由于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区如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可能由于蔬菜获取比较困难,导致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肉类摄入比例较大,因此,促进脂肪代谢率的等位基因在这些地区有明显富集的趋势。


       与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编码红细胞补体受体I的基因CR1呈现了南方富集的现象。古代中国南方被称为南蛮瘴气之地,自然环境恶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疟疾盛行,因此对于生存于该地区的人在免疫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此外,与耳垢干湿、体味( 如狐臭 )、大汗腺分泌等相关的 ABCC11 基因,也呈现了明显的南北方选择差异。除了部分广西、广东和海南的中国人没有这个基因突变之外。绝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温带气候地区的人们都有这个基因突变,突变结果表现为干性耳垢、体味较小、大汗腺分泌较少,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北方的生存环境。而在南方,则没有这方面的自然选择压力,从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长久地流传下来。


       首次发现“ 怀双胞胎 ”基因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小组一次性发现并且验证了48个与身高以及13个与BMI显著相关的基因位点,包括这些位点在内的常见突变位点分别解释了48%的身高遗传率以及10%的BMI遗传率。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和算法工程师有可能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构建适合于中国人的身高预测模型,通过基因数据推断个人的身高情况。


       另外,研究小组对怀孕年龄和双胎怀孕两个表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两个与怀孕年龄显著相关的基因位点,暗示着这两个位点的突变与生育力密切关联; 与此同时,还在NRG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和双胞胎妊娠显著相关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携带NRG1基因的突变,有更高的几率怀上双胞胎。


       华大的研究小组还首次揭示了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群病毒感染发生率以及病毒在血浆中丰度的分布。研究发现,中国人血浆的病毒组与欧洲人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在欧洲人群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与皮肤急疹相关的疱疹病毒7型及与鼻咽癌相关的疱疹病毒4型,而在中国人群中排在首位的则是乙肝病毒,其感染发生率大约为2.5%。


       甘肃省和青海省的汉族人有更多欧洲血统


       华大的研究小组主要从中国人群体遗传学、复杂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国人病毒感染图谱三个方面揭示中国人群体中的生物大发现。


       其中,通过本次研究,科研人员发现,甘肃省和青海省的汉族人群体中所含有的欧洲人成分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这个地区在古代恰巧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 河西走廊,是中西方人群汇聚的地方,很可能由此导致该地区汉族人有较高的欧洲血统。


       中国有能力管理自己的遗传资源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第一次认同在其上发表基因组学文章所使用的数据仅须保存于深圳国家基因库,而无须向海外数据库进行备份,这意味着国际学术期刊对中国遗传资源保护法规政策的充分尊重与认同,也代表着中国已经完全有能力与实力管理与保护重要的遗传资源。


       此次研究揭示了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群体的遗传特点,并发现当今中国人群的遗传特征分布同时受到丝绸之路等历史因素与近代人口大规模迁徙的影响。据悉,目前全球已检测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简称NIPT)已超过1200万例,仅华大基因一家机构已完成逾350万例。


       文章共同通讯作者金鑫博士指出,该成果首次证明了NIPT数据在基因组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着巨大的价值和潜力,此次研究建立的分析策略、算法和数据库,对于今后类似研究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新京报快讯 9月24日,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注意到新浪微博某个人用户再次发布的相关信息,涉及恶劣传播上市公司的不实信息。传闻主要质疑上市公司存在非法行医的问题。


       华大基因在公告中称,华大基因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机构均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取得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验收合格证书,检测所用设备、试剂和数据分析软件均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注册,从事检测的实验室人员均获得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华大基因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存在非法行医行为。


       目前华大控股及华大研究院与该个人用户的诉讼正在进行中,并已刑事报案,该个人用户公开散布上市公司相关虚假信息,对此公司表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公司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及广大投资者及检测用户的合法权益。


       9月23日,华大基因“ 圈地门 ”实名举报人 王德明 发布微博举报,华大基因产前无创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164,而国家卫计委统计之权威数据唐氏综合症阳性率1/800~1/1000,华大基因检测阳性率约超出正常值5倍以上,“ 绝不可能合理,宁可错杀一百,不愿漏掉一个,约已将1.5万正常胎儿错标阳性而流产杀死 ”。


       华大基因的产前无创基因检测陷入舆论风波,是源于今年7月13日一篇名为《 华大癌变 》的文章。根据该文章的讲述,不止一位产妇通过华大基因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未能查出“ 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 ”、“ 脑发育不良 ”、“ 虹膜缺损 ”等潜在隐患,最终导致孕妇生下带有生理缺陷的婴儿。


        7月13日晚,华大基因发布公告称,会在相关无创知情同意书中,明确告知无创基因检测的适用范围和技术局限性。


        今年7月爆发的舆论危机指向产前无创基因检测“ 假阴 ”,而 王德明 此次举报内容指向华大基因或存“ 矫枉过正 ”的“ 假阳 ”。


        记者注意到,华大基因在年报中曾称,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超过28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检出率和特异性均大于99%。


       2014年到2017年,华大基因“ 生育健康类 ”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8.54%、69.97%、76.41%和67.77%。一直是其主营业务中毛利率最高的项目。


   





.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