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87|评论: 1

[四川发展] 【关注】走过40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郫都交通的那些经典回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0年前,自行车的脚踏板
踩不出故乡的月影
40年后,动车的风驰电掣
坐地日行八千里
改革开放40年出行方式的巨变
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


从黄包车到大飞机  
近了异乡人的回家梦

1
一段黄包车翻车的回忆
1.jpg
“印记”,在黄志心中,是一段黄包车翻车的回忆。

1952年,黄志8岁。“那年母亲改嫁,我们拖着大包小裹的行李,坐了一辆黄包车到犀浦,走到万福村的时候,因为路道颠簸,我们俩都被甩到了河里。”那是黄志第一次来犀浦,从成都出发,两轮黄包车颠簸了3个多小时,留下的是一段“湿漉漉”的回忆。

2.jpg


“以前的郫县,到各个乡镇都是机耕道,成灌路也是一条碎石路,简直是‘雨天一包糟,晴天一把刀’,因为穷又经常光脚,踩在晒干的泥巴路上硌脚得很。改革开放这些年,简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志说。

3.jpg


2005年,从成都退休后,黄志和老伴决定回犀浦养老,子女帮他们再次从成都搬家到犀浦,坐着儿子的小汽车,这次路途只花了半个多小时。时隔半个世纪的两次搬家,4个轮子的小汽车跑赢了2个轮子的黄包车,同样的路线,不同的风景,沿途已是沧桑巨变。黄志告诉郫妹儿,现在子女在华阳工作,想他们了,出门坐地铁2号线再转1号线,非常方便。

2
一碗拉面的故事

4.jpg


改革开放,不仅拉近了黄志和子女的距离,更缩短了刘桂芳与家乡一碗拉面的见面时间。


因为上山下乡,十多岁时刘桂芳便离开甘肃来到四川。交通不便,让她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故乡”。

那年,远方的家乡传来父亲去世的消息,刘桂芳从来没有像那一刻那么归家心切。回忆起那次“人在囧途”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5.jpg


“当时心里火急火燎的,就想着第一时间奔回去,到了火车站简直又挤又乱,眼看火车就要出发了,我直接翻车窗进了火车。”刘桂芳回忆,当时从广元到甘肃,坐了30多个小时,从来没有觉得家乡那么远,加上车身四处透风,车上还没有热水,简直是漫长痛苦的煎熬。

6.jpg


走过峥嵘岁月,如今退休的刘桂芳已定居郫都,平日里就在老年协会参加各种演出活动,想吃家乡的拉面,从双流机场出发,转眼就能到家。“我们这一代人,虽然上山下乡、灾荒年代、计划生育都赶上了,但我们更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如此美好的生活。”刘桂芳感慨道。


改革开放40年,郫都交通出行体系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闭塞到连通内外的巨大变迁。

☞ 在公共交通方面,全区已有公交车604辆,出租车328辆,营运公交线路63条,通达里程896公里,镇、村通公交覆盖率达100%,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持续走在成都市前列。

☞ 轨道交通上,继成灌快速铁路和地铁2号线运营后,地铁6号线和有轨电车蓉2号线也加快建设,通车后将为郫都百姓提供更多出行新选择。


从机耕道到四通八达公路网  
远了郫都人的出行路

3
一车车郫县豆瓣
7.jpg


“印记”,在罗孝忠眼里,就是一车车郫县豆瓣。


“300件、301件、302件……卸完这些货,今天的任务就完成了。”上午11点,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流司机罗孝忠在海会寺送他今天的最后一批货,十多年来,他的车轮跑遍了成都市的各大超市和仓库。

8.jpg


“前些年南北大道断头路还没打通,每次去温江永宁送货最恼火,必须从旁边的村道绕出去,中间有个小桥不能错车,走到那儿经常堵。”罗孝忠说,自2017年1月断头路打通后,再也不会被经销商催货了,经常还能提前十多分钟到达。

9.jpg


“以前开的都是很旧的微型面包车,一车只能装100件豆瓣,现在的中型货车每次能装500件,车况、路况都越来越好,在外开车家人也放心,顾客也满意,感恩这一切带给我工作的变化。”卸了整车豆瓣,和他计划的时间刚刚好,轻松地开车回公司去了。

4
一条条通村通户的柏油路
10.jpg


同样是送货,“印记”,在信件投递员文一松这里,是一条条通村通户的柏油路。


73岁的文一松在古城街道古城村送了十多年信件,一辆自行车,背后驮两个绿布袋,这是当年村落投递员的标配。谈起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文一松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我们古城村是零散的院落,每次送报、送信都要跑好些院子,遇到下雨自行车轮子卡了泥,那才进退两难。”文一松告诉郫妹儿,2014年村民集中安置,搬进了锦城家园小区,路道越来越宽敞了,送件点位也集中了,两年前自己买了辆电瓶车,节省了不少时间。

11.jpg


信件的另一端,是古城村村民代雨青的家,过去的大半辈子,她的世界就是古城村到马街那么大。“第一次坐飞机,我还以为能有个梯子把飞机送到天上。”代雨青说第一次出远门,还闹了个大笑话,这些年在女儿支持下,她已经把全国各地耍了个遍,还去了几次国外。

“过去想出趟门都是走路、推鸡公车,赶集最远就去马街和王家场,大部分时候,剪头发、买东西什么的,都有挑担子的小百货吆喝着上门。”代雨青说,现在家里有三辆小汽车,想去哪儿、想买什么,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12.jpg


“磨剪刀!菜刀嘞!”50岁的江永伍,就是当年挑担大军中的一员。几十年的磨刀路,他的足迹遍布了郫都的街街巷巷,从背磨肩挑,到电动小车,从走村入户,到摆摊设点,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都在这个资阳人眼中。

“刚来郫县那阵,都是挑着担子到各家各户去吆喝找生意,磨两把菜刀挣几毛钱,现在换了电动磨刀石,买了电瓶车,在菜市蹲点一天生意也很好。”江永伍说。

13.jpg


40年来,郫都百姓出行方式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成就。“说走就走”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早已照进生活的现实。

☞ 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已达1255公里,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87公里,“八横八纵”交通体系逐渐形成。

☞ 到十三五末,全区公路总里程预计将达1500公里,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3.4公里,轨道交通总里程达76公里,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17公里。

-End-


图 / 区档案局、区摄影家协会、龚芮等
记者 / 龚芮
编辑 / 郫妹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0-1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