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戏曲表演川剧表演,昆曲的文化身份在历史上的确立和演变,对昆的发展、对整个中国戏曲的发展关系重大。从昆山腔形成到昆曲在各地广泛传播,有关昆曲当年如何繁盛的历史叙述比比皆是。它也被当成清代“花雅之争”的背景,学界咸认为昆曲曾经无限风光,是因“花雅之争”中受挫才从戏剧霸主的地位上跌落的。
昆曲的地位是由文人造就的。昆是雅文化的集中代表,在昆曲身上,凝聚了中国雅文化几乎所有成熟的元素,其中包括雅文化所推崇的文学表达,包括体现了雅文化之精神的音乐形态,还有涵蕴着雅文化气质的精致、细腻且含蓄的表演。
昆曲在宫中的地位只是它在全国各地传播的一个缩影,但是足以通过满族人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清代政权对昆曲的态度这一实例,反证昆曲在文化上的重要性。而在广大的汉族居住区,雅文化的地位从来都毋需怀疑。昆曲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崇高地位,帮助这种江南风味独特的表演艺术传遍全国,其传播范围,令人惊讶。如果我们用戏曲形态学意义上的“大戏”和“小戏”这样的范畴区分各剧种(戏曲艺人向来把那些晚近由歌舞、说唱演变而来,音乐比较简单、表演尚未规范的剧种称为“小戏”),那简直可以说,几乎所有“大戏”都有昆,都受昆曲直接或间接影响,而且都包含一部分昆曲剧目。
成都特色戏曲川剧变脸表演,我们之所以可以在全国各地那么多地方的戏曲剧种里见到昆的踪影,就是因为昆在艺术或者文化上的崇高地位不仅为文人所确认,而且还得到戏曲界的普遍确认。这种确认,不仅导致了昆曲及其剧目的广泛传播,使得绝大部分与昆曲的语言、音乐风格格格不入的地区和剧种,都心甘情愿地尊昆曲为师;导致了昆曲之外几乎所有地方剧种的演员,都把是否有能力表演几出昆曲剧目以及能够学几出昆曲,看成衡量表演艺术水平的标志。那些优秀的、有艺术追求的地方剧种演员,他们确认自己作为优秀的戏曲演员的地位的路径,就是去学昆,以昆为师。
昆曲为几乎所有剧种提供了表演艺术的范本以及提升的目标,并且为戏曲建构了基本的美学原则。因此,全国各地几乎所有“大戏”都有昆,而“大戏”之所以可以被称为“大戏”,就因为它与昆的高度相近。
而川剧的存在具有社会性。从狭义的方面说,川剧从创作开始到最终呈现在舞台上,本身就是一个由多人完成、多人协作的过程。从广义的方面说,川剧的存在分为两个部分,即演出者和观赏者,他们构成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由于川剧是一种观和演互动的艺术,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才能构成这种观演关系,所以它只能是群体协作的艺术。
成都哪里看川剧表演?天府锦绣梨园是名角荟萃的川剧戏曲会馆,以经典川剧、民间绝艺表演为主营项目。西蜀文明薪火相传,弹唱间昔日梨园风采重现,传统余音绕梁不息。听琴声拨动,不觉梦回古蜀。销声匿迹的手影戏重返民间,变脸、滚灯驰名国内,杂技手影精妙传神,古筝清音妙不可言。
天府锦绣梨园志存高远,戏曲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创新,成为景区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标志之一。通过传承创新古老的巴蜀曲艺,使渐渐消音的曲艺文化在戏馆重现声色,让身怀绝技的名家回归民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