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发地被大众认可,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受到从众心理与教条主义的影响,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推广中,存在不少墨守成规甚至抱残守缺的现象。弘扬传统文化要真正地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发展,避免形成认知矛盾与心理逆反壁垒。可见,一味复古守旧绝非可取之道。 事实上,任何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自身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就是封闭与守旧的,维护传统要守住的也绝不是刻板的时间线,而是历经考验沉淀的优秀内核精魂。因此,传承传统文化应重在“文化”,而非将自我禁锢于“传统”二字。只有正确地把握住文化中变与不变的内核,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 文化的发展既有一脉相承又有新陈代谢,要发展传统文化就应当要守成,而非守旧。守成,一方面要确立充分的文化自信,自觉抵御文化虚无主义的侵袭,以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珍视千年历史文明积淀下的文化宝藏,用主人翁的开放胸怀和自信姿态,主动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承古纳今、取精去粕,科学客观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和其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封建部分,从而汲取不同时代的文化核心,辩证地完成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软实力。 古人的历史之于今人可谓之传统,今人的文化之于后人亦可谓之传统。故而,认识传统文化不能以一种孤立的、静止的视角,发展传统文化更不能故步自封、复古守旧。只有辩证地守成开新,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良方佳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