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人们带上礼物走亲访友,欢聚一堂,举杯共饮、其乐融融。这是国人重礼节、讲情义的体现,也是充满善意、感恩的人生态度的反映。可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送礼”的背后是诚心的祝福还是利益的驱使决定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性质。人际交往中掺入杂质,本应有的温情也就变了味。 有的用公款买礼品做顺水人情;有的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没关系”;有的信心满满,自以为定力十足,可以“浅尝辄止”;殊不知“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一旦误入“沼泽地”,则会越陷越深,最终以身陷囹圄、祸及家人的悲剧收场。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财物的”,属于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从制度层面为那些把“人情”当挡箭牌别有用心之人定下了“明规矩”、扎牢“紧箍咒”,防止他们走岔路、走偏路、走错路。 然而只有制度这个外因的保障还远远不够。为官伊始,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廉洁自律,也是曾抱着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远大抱负。但终究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由一时的“马失前蹄”,到“沉醉不知归路”,最后演变成“破罐子破摔”的恶性循环。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党性缺失、思想滑坡。因此,党员干部当有慎始慎终的坚韧度、如履薄冰的瑾卑感、战战兢兢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心智,保持对公权力的敬畏之心,不要让手中权力粘上私欲、不要让内心的精神稍以松懈,不以恶小而为之,把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想谋财谋权的心思和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做到“内外兼修”,才能不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 当然,作为最富有人情味的国度之一,我们不必杯弓蛇影、妄自菲薄,对正常的礼尚往来另眼看待、避而远之。其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早已列出了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一个人幸福与否,效用是分子,欲望是分母,欲望越小,幸福指数越高。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才更显温情;有了严密的制度保障,做到“不逾矩”,亲朋好友的相聚才最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