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道,全在于体会深,比如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其实是读不懂唐诗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对他们来说无法体会到明月与故乡的关系,也无法体会到举头,低头这样的情怀。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人类共同的情怀来入门,这门径就是哲学。
比如对于世界存在的思考,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呢,这样的兴趣人人都有,大人有,小孩也有。
所以读书从哲学入门再好不过了,现在网络时代如此发达,出现了许多漫画读物,实在很好。我推荐《惊呆了,哲学竟然这么好》这本书。
读哲学应该从西方的哲学散文入手,需要推荐的有,西塞罗,哥拉斯,蒙田,伏尔泰。
不过似乎没有什么读书之道,因为这个文字,和那个文字,其实是两回事,读书的乐趣只是生活乐趣的延伸。
学习的门道,应该从既读哲理散文入手,又从自己亲身写文入手。
请抱着这样的信念,那就是:我写的文,如果有价值的话,将来势必得到流传。
这也是事实,好的文章自然会永远流传,所以你看你信与不信,只要你好好写文章,那么必然能够写出好文章,因为你的视角永远是独一无二的。
这才是将天生我材必有用,和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应用到事实生活中。现在网络时代如此发达,好的文章势必得以保存,其实就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好的文章照样可以保存,所以一旦有这样参与历史进程的意识,马上就可以得到文化自信。
另外,为了应付应试,不妨可以抓主要矛盾,比如数学就是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学习的方法就在于“预习”,我觉得应该把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的数学提前预习完,这样以后老师讲课,你就会非常舒适。
在数学中,许多的概念应该提前得到了解,这些概念,看似非常数学化,但我们读过这些概念以后,会发现这些概念其实非常生活化。
比如说直线的概念,平面的概念,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它就是数学概念,你知道了,它就是生活的概念了。那么学习的捷径就是把这些数学的概念,直接用生活化的语言说出来。
学习数学,抓主要矛盾,就是提前了解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的概念,不需要做题,只需要了解概念即可,这对小孩来说很容易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对小孩说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度,和告诉小孩函数的概念,这其实归根到底在难度上是一样的。
就看有没有能人可以把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的数学概念,用生活化的语言说出来了。
不过学习数学,这样只是为了能够应付一下应试教育,学习的真正门道,应该从哲学开始。
学习哲学应该循序渐进,保持兴趣,不要陷入沉思中,对症的办法有:哲学家到现在为止,有没有对世界有一个精确的答案呢,没有。哲学究竟为现实提供了怎样巨大的帮助呢?也没有。
很快回到现实,就是对哲学最好的放松,但必须坚信,哲学是最高的学问,虽然它对于人类现实解决的问题不大,但对于个人的现实问题却相对巨大。
另外,把读书二字放在精华上,少读水平差的网络小说,至少应该在心中划清界限,读人类的精华书籍是一种,消遣的书籍为另一种。
学而不思则罔,我们就是读书而没有思想,但是思想的正确方式,一定就是放慢,循序渐进,随时出来,回到现实。
思想要慢慢驾驭。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如果这样说,吸取书可以带给我的营养,而绝不抱有对书百分之的相信,就更好了。
没有读书之道,有的只是发现之道,与乐趣之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