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示了《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份备受关注的规划提出,要通过构筑一核、两轴、三圈、四极、五通道的空间结构,使昆明、曲靖、玉溪、楚雄这4个滇中城市的GDP超过8680亿元,人均GDP接近4.2万元。
概念
昆明为核心半径达200公里
何为滇中经济圈?《规划》中的解释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半径约150至200公里左右,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4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总面积945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008年该区域人口16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
该经济圈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南端,是在滇中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市间功能不断聚集、运作不断协同、点-轴-圈式空间结构布局日益突出所形成的城市集群,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中国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陆上枢纽,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核心区域,对促进我国东西互动、海陆并进的完整开放格局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滇中的经济实力怎样?据介绍,滇中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2008年,滇中4州市共实现GDP3295.1亿元,占全省的57.8%,人均GDP约为1.94万元,是全省人均GDP的1.55倍;财政收入占全省的4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8%;投资和商品零售额分别占全省的42.4%和60.6%;城镇化率超过42.6%,高于全省33%的平均水平。区域交通、通信、供电等设施较好,已基本建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在烟草、冶金、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有全国最大的烟草基地、磷化工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滇中城市自身实力的增强,不仅为滇中城市经济圈吸引外资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赢得了契机,也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合作共建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
建设
分为启动期推动期深化期
我省的目标是,将滇中城市经济圈建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城市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排头兵。使滇中城市经济圈在实现国家“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战略中成为能更有力带动中国西部沿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枢纽以及国际化经济开放示范区。
为此,《规划》提出,滇中经济圈建设的启动期为:2009至2010年。这段时期,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城市之间的行政区划约束得到化解,统筹、共建、共享的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开始形成,经济圈对周边区域经济影响和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推动期为:2011至2015年。届时,连接滇中各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网基本建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等体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初步形成。经济圈内人口达到2090万人,GDP超过8680亿元,人均GDP接近4.2万元,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开始好转。
深化期为:2016至2020年。到这一阶段时,滇中城市经济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等综合配套建设主要任务基本完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基本建立,作为国家生态屏障的云贵高原生态保护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