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三岁的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初步定位期,此阶段虽然是初步接受教育期,却是对孩子一生中培养教育的关键期。我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知老”。性格的定位是注定一生中行为表现的前提。所以说在一至三岁年龄段期间,一定要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定位。 一岁是孩子学习走路和动作模仿阶段,为了培养将来的自主自立性格,在孩子摔倒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并且教育在摔倒的过程中不要怪罪别人或他物,摔倒是他自己不努力。不小心的错误,不能在摔跤后依赖他人的帮助,要培养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用具方面,要让孩子自己去拿来他使用的东西,如奶瓶、衣服等。拿来后,大人再帮助他穿衣、装奶,吃奶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抱着奶瓶吃奶。在吃、用方面,一定要严格制止其浪费现象。必须要在幼小的性格形成期,将孩子培育定位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良好性格。 在一至三岁的食、用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大公无私的分享意识品德。在给予孩子食品时,大人也要同时吃上一点,或者是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在公共场所时,要将玩具与小朋友们分享,切记要严格教育不能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及物品,让孩子认识到抢夺是不道德的错误行为。 “礼仪”是做人的标准之一,也是外交不可缺少的礼节。见面礼、招呼礼、交际礼、送客礼必须要从孩子幼小的性格形成期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见面时“问好”!送客时说“再见”!家中来了客人要让座,要教孩子对客人说“请坐”、“请吃饭”等交际礼用语。当接受他人的礼物或者得到他人帮助时要说:“谢谢”!对客人说话时要目视客人,表情自如。幼儿期的孩子一般都会有胆小害怕的现象,难免有低着头和羞答答的表情,一定要鼓励孩子敢于振作目视。培养孩子“礼节”和“仪表”行为不仅是培养他的做人,也奠基了他以后的外交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