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33|评论: 1

[信息动态] 赵季平、魏明伦、沈铁梅、陈智林同台“头脑风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4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季平、魏明伦、沈铁梅、陈智林同台“头脑风暴” “名人话川剧”畅议川剧艺术传承发展



(2018-11-03 21:54:52) 来源:四川在线


  


https://sichuan.scol.com.cn/img/image/20181103/20181103215530_8004.jpg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余如波 文/图)三位川剧界名家大腕,外加一位中国音乐界的扛鼎人物,这样的组合能在川剧这个话题上擦出怎样的火花?11月3日上午,作为第四届川剧节重要活动之一,“名人话川剧——川剧传承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魏明伦、沈铁梅、陈智林、赵季平四位艺术家妙语连珠,纵论各人心目中川剧的艺术特色,并为其传承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赵季平与川剧缘分不浅,其夫人张宁佳曾是成都市新都川剧团演员,主演神话川剧《芙蓉花仙》上千场,此外他还曾为魏明伦编剧、吴天明导演的电影《变脸》配乐。赵季平认为,川剧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中最为独树一帜的就是高腔。高腔对于演唱者的技术和艺术水准要求极高,行腔时充分表达演员内心情感,行云流水且不受节奏限制,咬字、传情都充满了韵味。“这种形态在其他剧种没有,即使国外的歌剧也很难达到。”

作为从川剧演员转行编剧的著名剧作家,“巴蜀鬼才”魏明伦认为戏曲作者如果熟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对中外文学经典都有广泛涉猎,同时又有舞台实践经验,掌握戏曲表演艺术规律,写剧本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对于现场青年剧作家提出的“现代戏如何突破传统形式”的疑问,魏明伦表示,现代戏的“戏曲化”是强调运用戏曲的特殊表现手段,而戏曲的“现代化”则是强调时代特征,适应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现代戏的整体价值观要长久,才会具有生命力。”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陈智林,则从艺术探索、人才培养等角度阐述了心得体会。为了改变川剧“好看不好听”的窘境,沈铁梅从多年前就开始探索唱腔、音乐方面的改革创新。由于早年学习京剧表演,沈铁梅在川剧表演实践中借鉴了一些京剧唱法,与川腔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戏曲韵味。“戏曲戏曲,有‘戏’有‘曲’,川剧绝不能朝只重表演和特技的方向发展,曲调才是留给观众永久的符号,而且无国界。所以我呼吁川剧人重视声腔,而唱腔改革必须是在熟悉川剧各种曲牌的前提下进行。”

陈智林卸任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后,近年来一直担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着力为川剧培养后备人才。“我15岁才开始学戏,因为身体已经定型,基本功训练非常辛苦,但我觉得这是‘苦中作乐’‘乐大于苦’。”陈智林认为,青年川剧学子、演员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共鸣,这正是传统戏曲和川剧表演的魅力所在。“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变化,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川剧的发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1-4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1722xdu1id11rg561uuv.gif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