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围绕教育热点提出建议,11月5日,安徽省教育厅进行集中回复。其中提出,安徽将制定学校午餐管理办法,引入准入与退出机制。此外,还将落实中小学校校长陪餐制,及时公开就餐人数和带量食谱等相关信息,并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膳食委员会。(11月6日《合肥晚报》 )
中小学生们午餐在学校是否吃得饱,吃的健康?这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学生的午餐问题确实亟待解决。先是江西万安部分小学生吃上“发霉营养餐”,后有安徽芜湖两幼儿园幼童食用霉大米、臭鸡腿,前不久又曝出来上海中芯学校(民办,学费50000+)食堂用烂番茄一事。“食堂后厨”问题百出,现已成为学校的良心检测站。
在今年两会上,安徽代表就提出了一个“校长陪餐制”,希望有效解决中小学生的午餐问题。
学生们之间有个心照不宣的说法:“ 今天食堂格外的干净,菜色也很好,那么一定是上级领导来了!”
照这么看来,“校长陪餐制”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不过,校长们真的会不折不扣地落实陪餐制吗?校长陪餐制真的能发挥实效吗?
表面上看,要求中小学校长每日的午餐陪同学生一起吃,既可以检验饭菜质量,督促食堂提高午餐质量,确保学生吃得饱、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也能了解学生对学校食堂的建议,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然而,大多数校长都被公务繁忙捆绑,有些校长还坚持在教育一线,要求他们陪餐,恐怕有点勉为其难,最终“校长陪餐制”也将沦为制度白条。就像学校的“校长意见箱”,灰多厚,校长恐怕没有看过学生提的意见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校的小卖部、食堂都是包给外面的人来做。众所周知,这些都是赚钱的生意,校长怎么会给外人?不准学生出去买东西吃,难道真的是单纯地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吗?既然不是外人,校长又怎么会对自己的“利益联盟”认真监督呢?(当然这里不包括所有学校校长) 我觉得最关心孩子校园午餐的,一定是家长。每天孩子回家,家长都会问:“在学校吃的啥?好吃吗?吃饱没?”我想这足以说明家长对孩子午餐的重视。 那么监督午餐这件事还是应该家长负责。很多家长上班忙,可能会说自己没时间。但是这个“家长监督制”可以每个孩子的家长轮流负责,而且不一定要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可以参与。
“家长陪餐制”要严格落实,就必须要求每个家长都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定次数的自费陪餐。当然,家长的陪餐不能流于形式,陪餐的家长必须履行监督权,对饭菜质量做个评价,还可以将学校午餐拍照片发到微信家长交流群。
校长陪餐,供餐企业只公关校长一人;家长陪餐,供餐企业要让所有的家长满意,监督的效果不言而喻。
你们觉得四川学校推行“家长陪餐制”咋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