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前有人和我在论坛中争论过,市第一,我非常反感的县级市,叫绵竹县怎么了?叫绵竹县就丢人了。有时说市上的时候到底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都不清楚?这也和我们教育信息不公开存在很大的问题,报参考人数多少而不是报的毕业生人数?
其次,绵竹现在优秀生源流失是比较严重的,现在就因为这个学费问题和学校性质问题造成绵竹地区初中优秀生源流失就严重了。现在绵竹中学也在恢复建立初中部,但为什么就不可以直接把绵竹实验中学的办学性质恢复呢?我也同意在初中招考时以区县为一个单位,本区县招考85%以上,外区县15%以下,就初中来讲是不是可以把绵竹地区的优质生源留在绵竹?
第三,是优秀老师就要看你是不是能够带整体优秀的班级,还能不能长期带,不是个别,德阳三中2015年的清华学生在德阳城区都知道怎么回事。绵竹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叶淑兰就是每届都能带优秀班级,2015年所带班级没有清华北大学生而外,这15年来所带的每届班都有清华北大的学生,而且班级上还有众多考入985.211重点大学。
以一个区县为单位,比如绵竹中学初中部对外公布了今年招考的小升初录取分数线,就必须是达到了录取分数的学生才可以自我录取,没有达到的就不可以自我录取,也跳出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别,没有到达的就摇号分配和对口制度,比如绵竹各乡镇小学对应绵竹各乡镇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