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53|评论: 11

[民生杂谈] 【系列】 西(凤酒之)毒之剧烈,令人瞠目结舌!

[复制链接]


20181111_7526328_1541947487017.jpg
11月7日,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发布了对“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下称“西凤年份酒”)的检验报告。报告显示,西凤酒送检的3瓶年份酒两项塑化剂均超标近三倍。
20181111_7526328_1541947487096.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2:4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报告显示,西凤年份酒的邻苯二甲酸异丁酯(DIBP,俗称“增塑剂”)检测结果为1.44mg/kg,报告为限值0.5mg/kg;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俗称“塑化剂”)检测结果为1.02mg/kg,对应限值为0.3mg/kg。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均接近限定标准的三倍。
20181111_7526328_15419476818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2:5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此次检测结果是对三瓶60%vol、500ml/瓶的西凤年份酒检测得出。对此,西凤股份发布公告称,该批次年份酒是在2012年5月定制生产。在2013年的白酒检测中,不含DBP指标检验项目,因此完全符合彼时(GB/T19508-2007)的安全标准。但是目前仍有部分该批次产品在市场流通,出于负责态度,在报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示后,启动召回。


部分消费者不接受召回方案


西凤酒具体召回方案为,经销商或消费者持有召回产品,以55度西凤酒1915年产品置换,或按照出厂价进行回购。
20181111_7526328_15419479336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2:5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召回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记者随后致电召回方联系人被告知,召回方案中的“出厂价”为每瓶308元;而置换的产品市价为1299元/瓶,据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为今年9月上市的新品。


而对于这样的召回和理赔条件,多数受访的消费者表示无法接受,“和预期差距过大!”有消费者这样告诉记者。当时有投资分析作市称,该产品未来溢价空间或达300%。而据了解,目前该产品实际交易价格在五六百块。


作为参与发行的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具体的召回和理赔条款都由于厂家指定,交易中心更多起到协调和联系的作用,会尽可能为客户争取更好的条件。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2:5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显示,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其添加对象包含了塑胶、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与石膏等。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2:5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7日晚间,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执行副秘书长高惠君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塑化剂的超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影响儿童性征,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造成儿童性早熟等问题。


不过,在她看来,对酒类产品来说,危害性最大的是,为了呈现“醇香”等优质口感,而进行的违法违规勾兑。“添加剂配比失衡导致的伤害,远远大于酒品在生产、塑封等过程中产生的塑化剂超标。而且,最易受塑化剂影响的孕妇、儿童等,一般不会饮酒。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2:5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酒企要添加塑化剂?


酒企添加塑化剂的目的,第一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粘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增强口感,提高酒的档次,第二个塑化剂有稳固香味的作用,可以对酒中添加的香料及酒香起稳定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3:0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凤酒事件并非国内首例


2012年11月,第三方商业检测机构就曾检测出酒鬼酒中塑化剂(DBP)含量为1.08mg/kg。


此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4年6月发布了《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结果》,其中限定DIBP(俗称“增塑剂”)的限值0.5mg/kg,限定DBP(俗称“塑化剂”)的限值为0.3mg/kg。


为何2012年5月生产的这批“问题西凤酒”,时隔6年之后才被发现塑化剂超标?


根据凤凰网财经的报道,昆仑健康保险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赵伯趫对此表示,此次检测出问题的西凤酒是在2012年5月定制生产,在流通白酒里算是属于带有金融投资属性的年份酒。而在当时的白酒检测中,在相关部门的检验项目中不含塑化剂的检测,再加上这批酒确切来讲金融属性大于实际的消费属性,市场一直没有出现过饮酒后出现不适的相关投诉,所以一直没有被发现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3:0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凤酒成立于1999年,曾与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酒。而现如今,这三家酒业制造商的业绩和规模早已超越西凤酒股份甚远。


当前三者早已实现资产证券化之时,西凤酒还在IPO的路上挣扎。如今,距离西凤酒2010年首次提出上市计划已过了8年。


1999年,西凤酒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一直都有上市的意图。2010年首次提出上市计划,但因被曝财务造假而失败。之后在2016年3月23日,西凤酒向证监会报送招股说明书。2017年5月,证监会官网更新了西凤酒的招股说明书,可后来的证监会官网上这份招股书不见踪影,或已被撤回。


终于,在今年5月,西凤酒进行了预披露更新,按照当前IPO的节奏,一个多月左右时间,西凤酒或许就会被安排上会,可现实却是再次没有了下文。之后,西凤酒出现在了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中止审查名单之上。


从决定冲击IPO开始,西凤酒便备受质疑。首当其冲的便是经销商持股问题,招股书显示,西凤酒前30大股东中有5位为西凤酒经销商或经销商实际控制人,而且西凤酒前5大经销商中多为其股东。


另外,西凤酒曾经还有多名高管存违法乱纪行为,并因此获刑。


对于此次塑化剂风波,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表示,西凤酒此次检测出现塑化剂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将严重影响酒企全国化运营以及IPO计划。也有人表示尚需观察事件的进一步发酵。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3:0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连年亏损的著名酒企


2011年12月28日,西凤酒公司召开董事会,公布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对上一年度的财务审计。经审计,该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56490万元,但企业累计亏损超过4.2亿元。


“这一结果在会上炸开了锅!”一位参会人士说。因为此前母公司西凤集团在上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西凤集团公布的销售收入为302488万元,利润15511万元。


“集团收入的90%以上都来自西凤酒公司,其下属的纸箱厂、酒店等其他实体收入很少。(西凤酒)公司卖酒收入才15亿多元,集团如何实现销售产品30亿元以上?”部分与会人士提出这样的质疑。


记者采访了解到,2011年底宝鸡市审计局也对西凤集团董事长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称,由于资产负债计量不够准确,集团形成潜盈、潜亏,相抵后潜盈2.673亿元,其中西凤酒公司潜盈405万元,下属的陕西省西凤酒营销有限公司潜盈2.632亿元。


作为主体企业的西凤酒公司“巨亏4.2亿元”,母公司西凤酒集团缘何还能“潜盈2.6亿元”?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3:0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位内部人士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公司,为了虚增销售额,成品酒在内部进行了层层转销:公司本部先将酒对外销售给一家空壳的XX公司,XX公司再将酒又卖回给西凤酒公司下属非独立法人的销售分公司,销售分公司又将酒卖给营销公司,最终由营销公司销售给经销商和包销商。


西凤酒公司一位了解财务情况的人士介绍,由于销售分公司和营销公司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两个公司账面分清而实物分不清,连负责应收票据的出纳都是同一个人。


“这两个公司一个潜盈,另一个就要潜亏。这就是集团所谓"潜盈"的秘密:营销公司潜盈2.6亿元,意味着销售分公司潜亏了2.6亿元。”

      MC中文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3: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