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俄是凉山州甘洛县人,2岁的他能吃能玩,十分可爱,与其他孩子没有两样。不过,妈妈发现孩子大便竟偶尔带血。
起初,妈妈以为小俄患了肠炎,还多次给孩子买药吃,但最近便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10多天前,小俄在大便时,肛门还突然坠出一个蘑菇般大小的肿物,一家人都吓坏了,“难道孩子的肠子里面长了肿瘤?”
家人紧急将小俄送往医院。经甘洛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检查,找到了小俄便血的“元凶”,原来是结肠息肉在作怪。最终,医生成功将这枚“巨大”的息肉完整切除,小俄于昨日康复出院。
关于幼年性息肉 你必须知道的4点
1、多发生于2-10岁儿童
“实际上,成年人患结肠息肉很常见,小孩并不多。”医生祝沛沛表示,这种幼年性息肉多发生于2-10岁儿童,新生儿则不会发生。“小儿幼年性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单发,且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但亦有多发、位于近端大肠者。”
2、患儿排便时一般无任何痛苦
“幼年性息肉病因仍不明确,主要有几种推测:慢性炎症刺激,慢性机械刺激,胚胎组织异位,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祝沛沛介绍,有幼年性息肉的患儿,无痛性血便是主要表现,少数病例便后自肛门滴鲜血数滴,息肉可突然脱落而致大出血,“患儿排便时一般无任何痛苦。”
3、坠出红色圆形肿块需及时将其送回
祝沛沛表示,高位的大息肉可因肠蠕动受阻或蒂柄牵引肠壁而引起腹痛甚至肠套叠;低位的息肉排便时可将息肉推出肛门外,可见肛门处一红色圆形肿块,如不及时将其送回,可发生嵌顿坏死。“孩子如果长时间便血,可能会导致贫血,所以家长发现孩子便血后,最好尽快到医院就诊。”
4、近80%的结肠癌始于结肠息肉
“据有关研究表明:将近80%的结肠癌是由结肠息肉癌变来的。”祝沛沛表示,小儿患结肠癌的概率比较低,但是国内也有小儿患结肠癌这样的案例。
“虽然看这症状挺吓人,但做家长的也不用过度担心,因为小儿直肠息肉很少恶变。”祝沛沛介绍,幼年性息肉比较小,也可能自行消失,也无需手术处理。“如果是长时间便血更要引起警惕,建议做肠镜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