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加油站 作者|鲁赫奇
母亲是西部偏远地区农村人,所以户口本上文化程度一栏是文盲,受文化所限,小时候教育我们简单而粗暴。不听话挨揍是常事儿,特别对待做功课这件事上。
时光一晃母亲老了,我也步入而立之年并且有了孩子。有些男人在表达情感这件事上,喉咙上好像有根鱼刺,话到嘴边又滑进胃里默默藏在心里,我大概是也是这样。然而随年龄增加我在转变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母亲六十多岁了,谁知道呢?老人像风中的烛火,经不起一阵风。近几年开始我一有时间就和她聊天,母亲说国家越来越好,不想老去啊!说以后更好!是啊!现在吃饭自然不成问题,人们都在追求住更好的房子,讲究旅游的体验!和她聊天中我发现,老去的人像驼着记忆上路的骡子,让它受累让和它喜悦,以及让它坚持走下去的意志都是这些记忆,骡子突然释重是要命的。想想过去,自己没曾少用刻薄的语言顶撞过她,让她伤心!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我想这是去年降生的儿子,她的孙儿带来的。养儿方知父母恩。
过去的日子虽然遥远了,但时代发展的烙印在母亲性格中留下了物质贫乏的痕迹。所以她相当节俭,每当带她去逛街去商场里给她选件衣服,她总是有各种不买的理由。这件太贵了,嫌那件颜色!阿祖我们换个店,这里衣服太贵。作为儿子我怎能不知道她的心思呢,一辈子秉持节俭态度和实用主义,拥有几套衣服够了,买多不穿又浪费!这时我总是示意服务员,麻烦他把衣服挂回去。所以陪母亲逛街不仅需要耐心,准备好多走路,我就当陪她锻炼身体来了。这时身旁的妻子和我默契的对视微微一笑,以示陪老人逛下去,什么也没买,直到她累了回家。我只得先斩后奏,隔天把她看过表现出喜欢的衣服买回来。今天打折便宜很多,退不了。听了我善意解释,她还是会像个小孩美滋滋的穿上。
母亲特别喜欢一岁半的孙儿大口吃饭的样子,饭点时总是乐在其中的给小家伙嘴里送上一口又一口香喷喷的饭。当孩子提出玩儿勺子的要求时,祖孙间的交流开始了,母亲知道孩子吃饱了。她严厉起来,吃饭的东西怎么能玩儿,不讲卫生,打屁股。一旁看着的我想起小时候她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西部农村妇女的恪守成规,在规矩,标准这一块毫无通融之地。这对老小的嬉闹声时常穿过窗户划破这小区的寂静空气。母亲抱起小家伙一阵亲昵后说这孩子的胃口像他小时候的小叔,也就是我弟弟。隔代亲和母亲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融合在了一起。弟弟小时候吃饭,得勺子满满的饭送进他嘴里,少了就会哭闹。这故事她讲了很多遍了,我都记得滚瓜烂熟。也许是弟弟在沿海城市工作,一年到头来回来不了几次。聚少离多让母亲对他特别思念,担心他身体好不好,工作累不累,饮食规不规律。现在通讯那么方便,我是实时知道弟弟情况的,给母亲说他很好,不过她嘴里还是时常念着他。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想天下的母亲对孩子牵挂的这根线,只要还活着就永远在。
男人步入中年,有家庭和孩子后生活有了角色,生命有了色彩,就特别容易感动,情感表达不再吝啬。步入中年工作,应酬,任务,目标,生活并不都轻松,常常酒逢知己被一句话戳中就涕泪杯中。但如果知道幸福所在,走到哪里亲人都是身边的幸福加油站!
鲁赫奇:幸福加油站[url=]现代散文网[/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