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绵阳市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大会提出,围绕争当全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排头兵这一目标,将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军地一体化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2018年11月18日四川日报)
众所周知,实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是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更是中央寄予四川(绵阳)全面创新改革的历史重任。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这条路上,四川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特别是在全面创新改革的这几年时间里,四川(绵阳)探索出了10余条军民融合创新做法,其中2条军民融合经验在全国推广,5条经验入围国家第二批全创经验,数量居全国前列。
在笔者看来,四川(绵阳)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之所取得这样的成果,关键在于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把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支撑,着力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推进机制、着力推动军民融合重大改革事项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着力创新“绿色通道”服务协调保障机制。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实施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攻关,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强化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而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对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作出了“三位一体、纵横联动”的功能布局。
毫无疑问,要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三位一体、纵横联动”的功能布局,就必须围绕“争当全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排头兵”这一目标,大力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军地一体化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这是刚刚召开的绵阳市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大会提出的改革举措,也是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鲜明特色和具体行动。
所谓实施“五大行动”就是要围绕完善组织管理、健全工作运行、构建政策制度三大体系,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行动;围绕保障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推动军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军工单位社会服务保障等方面,实施军地一体化建设行动;围绕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协同协作、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共享、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实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行动;围绕建好用好军民融合产业载体、打造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企业群体,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培育行动;围绕加强人才开发利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强化法治服务保障,实施融合发展生态优化行动。
当前,四川(绵阳)军民融合发展正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争当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排头兵,就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大力实施“五大行动”,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军民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深化和落实战略合作协议为支撑点,健全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全面推进以“五大行动”为重点的军民融合重大改革试点,着力提升军民协同科技创新水平,大力强化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撑,全面深化军民融合重大战略合作,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总而之言,四川(绵阳)要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大力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军地一体化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生态优化等五大行动,以实施“五大行动”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军转民”“民参军”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路子, 让“五大行动”成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加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