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双创”是郫都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但是现在“双创”转化成效还不足
方案
持续培育壮大双创项目,细分了11个方面39项重点工作,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工作时限
亮点
明年年初,全世界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摄影棚——1.6万平方米的摄影棚开建
11月12日,郫都区团结街道成都影视硅谷现场一片忙碌,C区内,工人们忙着夯实其中一块面积达7万平米的基坑。预计明年9月,这里将建成地下一层地上五层的功能区,届时,120间录音棚、36间演播厅、12间摄影棚将在这里亮相,为落户成都影视硅谷的企业提供基于影视文创全产业链专业配套支撑。
1个月以前,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前往郫都区现场办公时,成都影视硅谷C区才挖了3米深的基坑。“1个月之内,不仅我们的项目在稳步推进,而且我们又签下了10多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影视文创项目,同时,郫都区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影视文创产业管理委员会,为项目发展保驾护航”。四川传媒学院副校长王家福表示,现场办公会后发展思路更清,更有底气。
10月13日,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前往郫都区现场办公,郫都区提出的15个需向上协调解决问题也得到了答复,出台支持成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专项扶持政策等2个问题已办结,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确权难、转化难等12个问题正在加快办理。
现场办公会结束后,郫都区10月15日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对办公会精神进行了认真传达学习,细分了11个方面39项重点工作,明确了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工作时限,绝大部分工作将在年内完成。
培育项目
成都影视硅谷B区预计明年3月开街
现场办公会指出,“双创”是郫都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但是现在“双创”转化成效还不足。对此,郫都区给出解决方案,要持续培育壮大双创项目。
“现在项目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预计明年3月份双创B区‘24帧文创街区’将开街,届时我们目前已经签订的120多家文创企业将正式搬进这里办公。”王家福指着正在进行装修的B区告诉记者。B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米,包含9栋办公用楼和4栋双创公寓。“24帧文创街区全部完工之后,可以容纳300-500家企业,双创公寓可以接受3000至4000人入住。”
他还透露,明年年初,全世界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摄影棚——1.6万平米的摄影棚也将开建,“可以并排放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世界级数字化摄影大棚,以后国内外影视大片摄制、大型综艺、赛事或影视博览会等都能在这里举行。这里也将成为影视硅谷的发动机。”同一时段,占地4万平米的传媒大数据中心也将开建。“主要是基于大数据、超高清(4K/8K)、VR/AR、云计算、AI技术等研发与创新应用,为落户到园区的企业,乃至成都市和省内的企业提供一个基于影视文创的国家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成果转化
本月底与区内一半高等院校达成合作
拥有丰富“双创”资源和“双创”基因的郫都区如何让“双创”持续释放更大活力,让“双创”提速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郫都区从加快高校资源转化等方面给出了解决的路径。
“除了财税政策支持外,还希望在人才政策和科研上也能有一定的倾斜。”王家福认为这是项目能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记者从郫都区相关部门了解到,郫都区正加快制定金融服务双创实施方案,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支持创新和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构建以企业全生命周期为主要逻辑起点的政策扶持体系和职能体系。
此外,充分利用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华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人才资源,激发高校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重点加强与电子科大通信及网络行业校友会、军民融合行业校友会、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等合作,举办由区政府与大学校友会联合举办的招商引资恳谈会,利用其校友会资源,聚集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和人才团队。按照任务清单,2018年11月底前郫都将与区内50%的高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并建立郫都区创新产品和服务采购库,2019年12月底前与区内80%的高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2020年12月底前高校合作协议签署全覆盖。
“目前正着手对1900多个双创项目逐一进行行业细分和发展阶段研判,根据行业和发展阶段精准匹配扶持政策和要素资源,推动更多双创项目孵化进入产业化阶段,并成长为潜力独角兽企业和规上企业。”郫都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坚持项目引育并重,2019年-2020年新引进新经济项目55个,年内培育25户潜力独角兽企业,2019年底完成8家企业上规,纳税企业超1000家。
专家观点
“积木式协同创新”理念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永昌
郫都区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经过3年建设,阶段性成果突出。要让双创成为推动郫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能,需要切实落实国发2018(32)号文件精神要求,提升双创能力,打造双创升级版,结合郫都区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以“积木式协同创新”理念指导创新路径选择,制定精准有效的政策推动双创生态系统的形成。政府负责政策引导和营商环境优化,萃聚科技服务产业集群,让区域创新“长板”要素逐步脱颖而出。
(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龚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