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这是全体汉族人的共识。其实,我们正直坝端午节有3个,即五月初五日、五月十五日和五月二十五日。当地把端午节称端阳节,而五月十五日是大端阳,余者为小端阳。既然是节日,就有节庆。当时当地就有趁端阳节走人户、忙罗拜等民俗活动。
所谓罗拜,即张罗礼拜的特有省称。儿女婚配,只要走完罗拜程序,就相当于亲事决定,不能反悔。这在当代,仅次于领取结婚证。当地民间一般在正月过年期间和端阳节期间遂行罗拜。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没有谁给我讲端午节是因由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节日一类知识,当然也没见过划龙舟之类纪念屈原活动。这些都被当成大毒草"四旧"掉了。虽然当时生活极端困难,我们家在农村的四姊妹还是3个端阳节都要过的。初五是走人户,即走亲戚;十五是阖家团圆,二十五是吃顿好饭。这顿好饭主要食物是蒸"富油饺子"。富油饺子呈三角星状,饺子内富含猪油和白糖,刚出笼须趁热吃则更为香甜。当时听得最多的故事是"拙(Zua)干儿子"即蠢女婿吃富油饺子故事,因咬得太凶,于是热腾腾的油流到手心,然后蠢女婿舔手心烫胳臂的故事。大姐摆着这千篇一律的故事,我们却百听不厌,更是笑不可支,大姐带着我们把艰难困苦的日子过得总有丝丝甘甜味道。记得大姐当时还有歌谣:
五月五,过端午,背起背篼走山路,山坡陈艾香,水沟有菖蒲,熬煮浴身百病除。
有甜美的富油饺子,有悦耳的歌谣,总可以完全忘记眼前,隐隐约约看到远方。(杨吉成于2018年1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