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00学生跪拜父母惹争议!专家称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追求
谢歌说事
这两天有一条关于教育的消息火了:11月19日,河南沁阳第一中学高三年级举办“感恩教育”的活动,现场2000多名学生对父母做出跪拜礼。有网友质疑感恩方式,遭学校官号回怼:思维是不是有毛病?
11月23日下午,校方声明称,选择“叩拜礼”一是创新,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对质疑者的回复,校方表示在语气上确实不够委婉、客气。
跪拜感恩“可是祖宗留下的文明”!
此事引发网民吐槽,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认为,跪拜叩首的感恩教育更像是一种“作秀式”的表演。
“通过一个活动,外部极端化刺激学生,可能学生只是当时觉得感动,而不是真正的感恩。”22日,冯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感恩来源于日常的点滴,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父母关爱我们并不是要回报,我们应该做的是传递爱,既要爱帮助我们的,同时也要爱那些看上去并没有帮助过我们的人。
“这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冯教授同时称,这种跪拜的感恩形式也是一种不平等的表达方式,不符合现代平等人格的追求。
“我们今天跪父母,明天跪老师,有一天一个帮助过我们的领导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跪领导?”冯建军说,“跪式感恩”从父母延伸开来或会让人“一跪不起”。
虽然古有跪拜之礼,但是,“恢复传统文化不代表要把传统文化中的做法带进来,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李海云则表示,刻意制造一个隆重盛大的场景开展感恩教育,或会让孩子被迫产生亏欠感,在这种愧疚和压力之下产生的感恩表达并不一定是发自内心。她更强调的是,感恩之情需要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之上。
这些年,感觉各种感恩活动和感恩教育已变味,被指从美德变为“营销式”洗脑。随着一些饱受争议的“感恩教育”活动不断出现。例如,只有中专学历的彭成以“感恩教父”、“感恩教育推广第一人”之名出道,他到学校做的感恩演讲让不少学生家长抱头痛哭,赢得了一众粉丝,但同时也让许多人质疑“感恩教育”目前已沦为一场情绪消费,是在给孩子所“营销式”洗脑。
生活中,一些“教育专家”一般都像婚礼主持人一样,激情四射,运用语言煽情的方式,达到所谓的教育效果。而且,当前还有不少开展感恩教育的培训机构也扯着感恩的大旗,把感恩“功利化”。
感恩一词隐藏了至少两层含义:一方为施予恩惠的人,另一方为受惠者,而当感恩开始追求回报后,就让双方产生了利益交换关系,与其提倡感恩教育,不如强调爱的教育,平等教育。
对于此种“痛哭流涕”以及“跪拜”等煽动式的感恩教育,许多人表达了不同观点并持反对态度。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答。
适当的感恩是必要的,但是集中全校2000名同学进行如此规模的集体感恩引社会关注还是显得有些夸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