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23|评论: 1

[原创·图文] 乡愁里的蓬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愁里的蓬安
燕兆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神圣的地方,那就是故乡,它构成了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血缘一样无法磨灭。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轻轻地走进蓬安,走进凝重的历史深处,走进让人眼含炽热的土地。
蓬安原本是一个川北腹地的小镇,沉静得几乎要让深秋的阳光停止了流动。一九三三年十月,蓬安人民迎来了自己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师和二十七师各一部,兵分两路向铜鼓寨进发,经过激烈的战斗,一举攻下铜鼓寨,此后,红军又在西阳山、地藏寺等地展开战斗,将蓬安的匪患全部清除。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某部由营山方向经盐店街进入周口镇发动群众闹革命。红军1933年10月到蓬安,同年11月20日离开,短短40多天,建立了区苏维埃政权8个,乡苏维埃政权36个,村苏维埃政权156个。受红军影响,当年蓬安有15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不仅如此。岁月走过季节,走过人们渴盼好日子的梦境,历史让盛满红色激情的蓬安再次辉煌。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下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我们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而蓬安大胆实行不改变生产队所有制性质,不否定生产队统一经营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政策,全面推行“责任田”制度取得显著成效,解决温饱农民个个眉开眼笑,精神焕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大龄青年也终于喜结良缘。
对于游子,蓬安注定是一个充满景仰,一个注满了浓浓乡愁的地方。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树高叶落根,莫不如是!这里的天空比任何地方都蓝、醉人;这里的土地比任何地方都厚重、丰富。从蓬安人民迎来红军的队伍,积极支援北上抗日,求得翻身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胆阔步奔小康,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弹指一挥间,八十年过去了,蓬安以其特有的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感染着每一个从四面八方走向她的人,使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受到激励,幡然奋起。在这里,无人不勤,无人不歌,一切都像在浓烈地燃烧,燃烧成漫天的霞光;一切都如此多彩绚丽,绚丽得令人目炫。如今,当我穿越繁华富庶的蓬安,穿越那条沉浸在历史深处,静静的周子古镇红军街,瞻仰红军树遗址,凝望当年播种时,彻夜照亮人们前进方向的马灯时,我感觉自己像孩子一样站在历史宏伟的丰碑下,不由得神情庄重,心潮澎湃。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一直前行的蓬安阳光充足,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处不在。如今的蓬安,经济社会的飞跃,文化、红色旅游的发展,热火朝天的城镇建设,让当年的小镇发展成为川北腹地一颗耀眼的明珠。
蓬安,多像一片春雨后的大地,被清晨跃然升起的朝阳暖暖地照着,滋润而肥沃,正把睿智的目光投放远方。
蓬安,多像一轮盛载乡愁的满月,被湛蓝的天空映衬得美轮美奂,云影幢幢,如涛如浪,轻而易举地激发起游子内心的牵念。
海子诗云:亲人们啊!你们是怎么过来的?我想说: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记忆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寒一暑、一饮一啜的美好生活,都融化为我们身体的血肉,不可分割,时时让人感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1-27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