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大爱与诗圣杜甫
第十九届杜甫年会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杜甫《成都府》
1259年前的十二月,因战乱而四处漂泊的杜甫,来到成都,并在第二年春天修建了一间茅屋,在此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安稳、快乐的时光。
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追随着杜甫的脚步,再次齐聚在杜甫草堂,致敬杜甫,探寻杜甫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12月1日—3日,由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的“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将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行。
本届年会将围绕“人间大爱与诗圣杜甫”这一主题开展系列论坛研讨活动。届时,将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杜甫纪念地以及各书院的专家学者和杜甫诗歌爱好者近200人出席本次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年会上将举行
“杜甫千诗碑落成仪式”和
“草堂书院落成典礼”。
作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近年来打造的两项纪念杜甫的重大项目,此次在年会期间举办落成仪式,意义非凡。
嘉宾云集共话杜甫
历届代表性年会集锦
本届出席年会的嘉宾,可谓星光熠熠。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邝健行,复旦大学教授杨明,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跃进,西南大学教授刘明华等专家将在大会上作精彩的主题发言。
西南大学教授刘明华
据统计,本届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内容涉及杜甫生平和思想、杜甫行踪遗迹、杜诗文本、杜诗学等研究领域。
结合本届年会主题“人间大爱与诗圣杜甫”,许多文章非常注重杜甫思想内涵尤其是杜甫精神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与意义,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将分为五个小组,围绕杜甫精神的世界性、杜甫文化的传播和域外杜诗研究等议题进行学术讨论。
文化新地标!“杜甫千诗碑”竣工
成都,从来都和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李白的“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到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再到陆游的“拂窗新柳色,最忆锦江头”……成都就是一座诗歌写就的城市。
提到成都的诗歌,必然要提到成都杜甫草堂。作为成都最具诗歌气息的城市名片,草堂在海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草堂和其所代表的杜甫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代“诗圣”的故居,杜甫草堂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而杜甫草堂的发展需要传承其优良的文化基因,充分发掘草堂的文化内涵,整合各种优势资源,提升草堂的文化品味。“杜甫千诗碑”正是这样的工程。
“杜甫千诗碑”用碑刻形式呈现了杜甫流存至今的1455首诗歌。该项目不仅还原了诗圣伟大的一生,更是一个综合性文化艺术项目,将诗歌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园林艺术、古建艺术、雕塑艺术等多种艺术的融合,达到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
三载砥砺,共襄盛举,如今,“杜甫千诗碑”已是一个涵盖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两大区域的文化项目。此后,它将作为成都的又一个文化新地标,给游客们带来文化的享受及艺术的熏陶。
再现辉煌!草堂书院落成
草堂书院创始于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规模甚为宏大,在元朝末年曾“收书三十万卷”,与“文翁石室”“扬雄墨池”并称成都三大书院。
2017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弘扬优秀诗歌文化,传承中华文脉,实现天府文宗代代相传,恢复重建草堂书院。
重建后的草堂书院位于杜甫草堂“大雅堂”东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式,与万卷楼、兰园、东院等附属建筑交相辉映,文意盎然。
徜徉于清幽秀丽的庭院里,流连于古韵悠悠的讲堂间,沉浸于醉人的墨香中,定会感受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草堂魅力。
草堂书院的恢复重建,有着其独特背景:是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和成都市委“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国文学圣地”和“中国诗歌文化中心”地位作用。
草堂书院效果图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托“草堂书院”建设项目,创新传承中国古代书院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提升博物馆收藏、教育、学术研究和对外交流等核心功能,着力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知名度的城市文化名片。
历时一年,如今的草堂书院已落成。书院将立足于杜诗文献收藏中心、诗歌文化研究中心、诗歌教育推广中心和全球汉学展示平台,“三个中心一个平台”的功能定位,将积极实践传统书院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今后,草堂书院将在合理继承古代书院祭、教、藏三大传统功能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社会特点和公众文化需求,丰富拓展研、艺、游、汇等功能,并配套策划实施相关文化活动。
“山清水秀生巴蜀,人杰地灵汇天府。”
或许正如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明贤所说:“杜甫遇到成都,是杜甫的幸运,也是成都的幸运。”
这次,我们又将述说一个怎样的杜甫?敬请期待~
四川省杜甫学会
“四川省杜甫学会”(原成都杜甫研究学会)成立于1980年,自成立以来,“学会”凝聚中国杜甫研究力量,搭建平台,极大推进了中国杜甫研究和传统文化研究工作的发展,并十分重视对外文化交流。
1980年8月,“学会”应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古典诗歌研究访华团之约,在成都草杜甫堂博物馆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后来,这次会面作发表在了《朝日新闻》上,见证了中日两国学术界的友谊。
2010年10月,“学会”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了于韩国大邱大学举办的“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东亚人文学会第十一届国际学术大会”。
此次参会,使“学会”在异国土地上,弘扬了杜甫精神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了杜甫草堂和四川省杜甫学会的风采,极大提升了杜甫草堂和杜甫学会的国际影响力。
截至目前,“学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年会,已经成为当今汉学研究和杜甫研究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关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浣花溪畔——诗圣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中国诗歌文化中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联系我们
电话:028-68921800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公共交通出行路线
公交(杜甫草堂站)
19路、35路、58路、82路、151路
165路、170路、1024路、1031路等
二环BRT(光华村路口站)
距草堂正门<草堂路28号>步行10分钟
地铁
地铁4号线“草堂北路站”
出B口换乘社区巴士1134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