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 闲来无事,度娘摘抄 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还是生活在当地的外乡人,或者是旅居在海外的华人,谁不对自己的家乡有份难舍的情怀,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喜爱理由何止一百条。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带给自己快乐的童年和充满激情的青春,除了她固有的可爱以外,家乡已经被注入了情感内涵,这种情愫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命。 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们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在他们看来,家乡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家乡是缕阳光,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家乡是个港湾,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他们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恋。由此便衍生出了无数千古动人的诗章,在汩汩流淌的华夏文化长河中,卷起层层浪波。 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因之,对“家乡”一词倍觉亲切,并赋予许多高雅质朴的代称,且常见于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诗作中,今人对家乡则统以“老家”二字呼之,尤显得亲切感。 考以桑梓二字代称“家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人住宅旁边常栽有桑树和梓树,是他们父母或长辈所种的,后人用来比喻“家乡”,是对它表示敬意。此外,还有以“故乡”、“故园”、“梓里”……等等的代称也不少,兹撷取数例于下,以飨读者。 桑梓 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故乡 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园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诗:“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园人。” 家乡 贺知章《回乡偶书》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梓里 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乡国 苏轼《游金山寺》诗:“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乡邦 鲍照《还都》诗:“君王还京国,游子思乡邦。” 乡关 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井 崔桐《醉李补阙雨中寄题》诗:“白发返乡井,微官有子孙。” 乡曲 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家乡,是你可以一天可以在网上批评她和她的地方某人N遍,但不愿别人诋毁一句的神圣的地方。 家乡,不管你是一介平民或者身居高位,不管你贫穷亦或富可敌国,皆不会忘记自己的故土,比如小平说:“我是四川人”,因为这个原因,广安才在川渝分家中留在了四川。又如马云在一次与某海归女的对话中说,“我是中国人;但是我是杭州人;地地道道的土鳖。”(前面2句是英文,后面一句中文)。 家乡,也是农民工最眷恋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