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考试范围
比考试范围更宽广的是
看到娃成绩时家长的胸怀
11月的最末一周,树德中学(高中)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学校每学期只进行三次阶段考试,不是每月一考),恰好这一次,因为三校区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所以备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关注,特别是高一年级的同学难免担心:统考是不是特别难?是不是要进行三校区排名啊?以及下面这些疑问。
学校的把第二次考试作为三校区统一命题,其目的是什么呢?
对这一阶段的教与学的情况按照学段的统一要求进行诊断
帮助师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考试由谁命题呢?
三个校区开学时统一规划了进度和范围,按学科分工合作承担命题。
怎么阅卷?
各校区分别进行网阅(不存在拉通排名之说)
那么这个周末,除了焦急地等待成绩,我们是不是可以探讨一个话题:
作为树德的高中家长,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高一:调整心态,初中学霸也可能扫尾
再说才入高中,同学们都有一个不断调整,适应高中学习的过程。
各届真正的学神,并不是一路遥遥领先(高中三年的综合成绩水平和高一上相比无疑天壤之别),而是最会反思总结,改变自己的人。
所以家长从悦纳自己的孩子开始,不管自家孩子考了怎样的分数,不要总是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使劲夸,因为暂时的分数常常让你看不到孩子的的成长进步,也让你没有及时的对她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要培养越挫越勇的孩子,最需要内心强大的家长,
懂得等待,静待花开。
高二:焦虑是杀死亲子沟通的元凶
在目前的高考方案中,树德中学都是高二开始文理分科,大家习惯性地把高二看成了分水岭,觉得高二才真正对应高考的学校排名,高二再冲不上去就完了,这样的心理也就让高二的家长焦虑plus。
前几天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文章,《家长们当下无处安放的焦虑》,
把当前教育环境中,在各学段升学压力和培训机构裹挟下家长们的忧心和焦虑彰显无疑。如果你们总是在指责和叨念、叮嘱和叹息、或者敢怒不敢言。
回应的是孩子冷漠的眼神、强烈的抵触、抗拒的内心,他认为你说的道理他都懂,具体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他比你懂得更多,只是“说起来”和“做起来”之间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高二,“青春期”和“更年期”以离子加速度对撞的结果就是这样——无言的结局。
其实,高二是另一种意义的新的开始,要适应文理分科后更高的学科难度和学科思维要求,也需要相当的时间和过程。
何况,人生很长,一切都还来得及。父母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寻找问题,聆听彼此。
高三:在有底线无干扰的关注中“任他行”
高三的家长,似乎更喜欢掰着指头算时间:距高考200天倒计时,距一诊20多天的倒计时中,莫名恐慌。你能做的,可能是默默地做着他成绩变化柱状图、饼状图(比K线图复杂),帮他整理永远理不整齐的教材卷子资料,为他做一顿营养可口的晚餐,早早地到学校外面等待放学;你也可以悄悄地收集各种升学信息,当然知道越多也越忧心;默默地察言观色,轻轻地藏好手机。
至于考试——
不管是第二次的阶考,还是间周一次的小考,每一次结果都只能激起一小圈涟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继续前行——于学生而言,此乃最大的意义。高三本来有更紧张快速的学习节奏,在学校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家里的时间。在最强大脑团队中,跟上高三大部队的步伐比什么都重要。
当你发现他不再痴迷网络,自己会做时间与任务管理,遇到问题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把运动作为每天的放松与调节时,你大可欣慰地松一口气;
孩子找到了高三的节奏,正在奋力向前冲!
家人一起去看部电影,或吃顿大餐,爱与信任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
做家长的是否满怀热情和梦想
是否科学做家长、理性做家长
而不是以爱的名义
有意无意地伤害
值得深思。
(来源:成都树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