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峰、蒲波落马告诉你为什么要痛打落水狗?
谢歌说事
今年是狗年,近段时间落水狗似乎又多了起来。
被网民戏称为“蒲挖挖”的贵州省副省长蒲波落马,竟有网民半夜三更起来放起了鞭炮表示庆祝,这就有些奇怪了。
一般来说,某些官员落马了,落了也就落了,人家当官不当官,落马不落马与你何干,难不成你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还有的人说,人啊,何必要幸灾乐祸,这叫趁人之危,似乎是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但我说,此言差矣。因为作为弱势的普通百姓,人家在位你能选择的就只能是一个字:忍。也就只能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深山出太阳了,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有呼唤包青天的情结。还有一个原因是,其人在位时百分之百是作恶太多而引发民愤,有的人即使是“下课”多年或在“高墙面壁”多年也仍难让人原谅包容而会时不时的将其惦记于心,隔三差五拉出来痛打一翻。由此可见其人的品质已经万恶到比那苦难的旧社会还要万恶的地步。那么,你说说看,难道说这样的落水狗不该被打?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怨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伤痛。
近日,谢歌说事关注到,有名为杂谈君的网民写了一篇杂文痛打了落马的“蒲大人”,同时痛陈其打压网民钳制與论的种种恶行,就像两面人鲁炜落马一样引千万网民狂欢。这里不妨来看看:
标题:封堵教师说真话的贵州副省长蒲波已于5月4日落马
文章说,5月4日晚,原德阳市委书记贵州副省长蒲波被查落马的消息传出,有人在半夜里放鞭炮祝贺蒲副省长一夜成名为全国网红!
蒲波一向独断专行,害怕教师说真话!
据名公众号川西之声文章知悉,蒲波在任德阳市委书记期间,在德阳一次党代会绵竹团讨论时,蒲波对绵竹的 相关领导说:让你们那个高洪珠老师闭上他的嘴。
随后,高洪珠的博客和公众号,被莫名其妙地删除了很多文章。蒲波去贵州后,高洪珠老师改写的黔之驴的寓言,也不予审核通过,可见其实力和人脉。
高洪珠在派出所的一夜,可能也是蒲波的一句话,还好,一夜而已,高老师有惊无险。
但现在,蒲波副省长真的是黔驴技穷了!
该文还以打油诗的形式摘录网友对蒲波的评论二则
标题:为蒲波饯行
自从来了蒲剃树,
百姓怨声忍不住;
泰山南路成草原,
旌湖两岸坑满布;
大街小巷栅栏起,
满地砂土难行步;
市民哭诉他不理,
阎王出巡鬼带路;
城市升级有何益?
污染指标增无数;
专断独裁遭人怨,
狂挖乱砍惹众怒!
一心要建大都市,
显摆逞能升官路;
做官不管民所愿,
滥用职权一再误;
肆意妄为太武断,
政府当成小卖部;
异地升官留骂名,
自食其果耻辱柱!
赠“蒲挖挖”暨唐云峰
剃数骑驴黔之行,
忽闻百姓鞭炮声。
旌湖之水千年流,
难洗枯树万年恨。
因此有网友说,鲁迅先生是主张打落水狗的,要狠狠的打!有些官员在位时你只能忍。足见德阳老百姓对蒲大人有多痛恨!
其实,关于痛打落水狗,鲁迅先生在其文章《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有过这样的著述:“至于‘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
另外,《论语.子路》也曾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但后来性情还是如此。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由此可见,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这大约就是要痛打落水狗的原因了,其一为狗性不改,不知道义,或曰,“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防患于未燃,宜将打之。
其二,咬人的狗,特别是爱咬市民和网民的狗还必须痛打之,所谓除恶务尽,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对于不思悔改坚决咬人的狗也要坚决打之。
有人只记住了“痛打落水狗”,却忘记了什么样的狗应该打,什么样的狗不应该打。打了该打的狗,是批判,打了不应该打的狗,不仅无聊,甚至多少还点儿落井下石的味道。墙倒是因为众人推,但墙倒了以后,似乎没有必要再踹上两脚,以彰显自己推力的武功,炫耀自己的强势。正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
鲁迅先生还真就为此给出过答案:落水狗它是农夫怀里的蛇,是东郭先生囊中的狼。你亲手打得半死的疯狗,如果不好好补刀,它轻则跳起来甩你一身脏水,重则狠狠反咬你几口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啰哩啰嗦说个典故。话说,古时候的范雎本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因被怀疑通秦卖魏,差点被魏国丞相魏齐鞭笞致死。死里逃生后,范雎潜入秦国,得秦王赏识拜相封候。睚眦必报的他,最终竟逼得魏齐走投无路,只得自刎。
所以,不管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还是站在爱憎分明的角度,落水狗都是一定要打的。因为,历史事件告诉后人,落水狗没有被痛打,悔青肠子的就一定是你。
有骂而知民意。细想,其人当年的强势欺负对于处于弱势的民众,除了忍气吞声还能怎样?写文章骂上一回相对文明已经是很给其面子了,茶余饭后牢骚牢骚又为何不可呢?
唐云峰倒了,有人说何必要继续声讨,我说不仅要声讨而且是要赶尽杀绝才能解恨,人们可以想像其在位是多么的恶劣,本人从来就爱憎分明,对此类人一定要隔三差五拉出来鞭打。在此附上省纪委文章。
标题:《“一支笔”背后的腐败》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 发表时间:2018年12月03日
http://www.scjc.gov.cn/jjlz/201812/563231121.html
主持人: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廉洁四川》栏目。
媒体人的一支笔,在战争年代是以笔为戎的枪杆子。在和平年代, 是传播正能量的信号塔。然而,这个领域的个别领导干部,却利用手中的“这支笔”,在选人用人、签批项目上搞起了歪名堂,他们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利用各种手段捞取钱财,滑向了腐败的深渊。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唐云峰就是这样一个人。
【正文】2016年初,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唐云峰悄悄把QQ签名由原来的“广学坚守,安贫乐道”,改成了“广学坚守,安平乐道”。将“贫乏”的“贫”改成了“平安”的“平”,一字之差,却暗藏着内心的风云起伏。原来,彼时的唐云峰因贪污问题受到了广安市纪委函询,在回复函询的过程中,他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不存在任何问题,但由于心中有鬼,回家后他就把QQ签名改了。然而,“手伸莫,伸手必被捉”,2018年6月,唐云峰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违纪所得全部收缴,其涉嫌职务犯罪的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理。
【同期声】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 唐云峰:网络上有句话,自己出来混总要还的。你既然出来混,你混了这么多问题出来,你不还吗?你还是要还。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什么让唐云峰最终走上贪腐的不归路?回忆自己的工作经历,唐云峰谈到,曾经凭着“广学坚守”的初心,他从一个农家子弟,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正县级领导干部。
2004年在市委办干了8年多文字工作后,唐云峰调任广安日报社担任领导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13年。也是一名领导干部从破纪逐步走向破法的13年。刚到广安日报社时,唐云峰就提出构建“和谐报社”的工作理念,然而,他要的“和谐”,是没有杂音,通过自己施恩惠、搞平衡、搞照顾等方式,满足部分干部职工的个人利益需求,让职工感恩他、支持他,一味地奉承他。
为达到这个目的,唐云峰的一个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手中选人用人的“那支笔”。
【同期声】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 唐云峰:我在报社工作期间,以解决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的名义,先后安排了十多几名报社职工家属还有他们的子女到报社来工作,当时也没有考虑报社究竟是不是需要这个岗位,这个人,也没有管有没有这个岗位,也没有管是否适合这个岗位,这个工作,都是以安排照顾这个名义安排进来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同时,唐云峰通过实施所谓的改革,将一部分年龄偏大、爱提意见的老同志,以享受在岗员工同等待遇为条件,让其内退,远离报社;对一部分年富力强、资历较深的干部,通过设立总编辑助理、编委等岗位,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这些人都对他心存感激。
【同期声】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 唐云峰:所以很多时候我作的决策或者我事先跟他们沟通,即使有些不见得是正确的,包括甚至就是违纪违法的事情,他们可能也觉得是(不正确),但是都碍于情面不反对。
从此,无论是班子还是整个报社,唐云峰成了真正的“老大”,单位的人、财、物大权都集中在这位当家人的手中。殊不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唐云峰成也“和谐”,败也“和谐”。
【同期声】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 唐云峰:班子里面“和谐”了,没有正气,大家都对我唯命是从,都说“老大”说了算,实际也害了我,也害了报社,害了这个班子。
渐渐地,唐云峰从最初的小打小闹收受红包礼金,到10万、30万狮子大开口,再到收受巨额回扣等等,将手中“一支笔”的权力效应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面对组织上的多次函询不以为然,对抗调查,对组织上的提醒、挽救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采访】广安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朱丹文:作为报社的“一把手”,唐云峰可以说既是内部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具体项目的审批者。靠手中的“一支笔”,可以直接决定老板的“利益得失”。所以,想方设法跟他拉关系的人很多。
一次,与报社有业务往来的印刷老板龙某找到唐云峰,希望能向报社借点资金。唐云峰二话不说,大笔一挥,就在龙某的借款申请上签字同意,借出60万元。这一借,就让龙某尝到了甜头。2014年至2015年,龙某先后6次向广安日报社借款,最少的一次60万元,最多的一次400万元,累计1060万元。其中660万元均未经集体研究。
【同期声】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唐云峰:几百万借出去,这么大笔钱借出去,就是自己签字就作数。
【采访】广安市审计局综合计划管理科副科长唐开华:在单位里经常以个人决策代替集体决策,久而久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也就成了摆设。
当然,钱并不是白借的。2010年至2017年期间,龙某就通过唐云峰母亲生日、儿子结婚等机会,先后送给唐云峰19万元。而此时的唐云峰还不满足,仗着手中“一支笔”的签字权,甚至主动向龙某索贿。
【同期声】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唐云峰:以借的名义向广告代理商杨某和印务公司龙某分别要了45万和30万元,一共75万元。
可以说,以借款之名索贿,是唐云峰惯用的敛财手段。为满足个人私欲,他频频将贪婪的双手伸向承接报社印刷业务和经营报纸广告业务的老板。
2012年底,唐云峰违规投资的一个项目需要资金,向广告代理商杨某“借”走现金10万元。两年后,也就是报社广告承包合同马上到期的关键时刻,唐云峰突然向杨某说自己资金紧张,钱暂时还不了。杨某当然“懂得起”,当场表示钱不用还,并希望在续签合同中得到关照。随后,在唐云峰的关照下,杨某未经公开招投标便与广安日报社续签了广告承包经营合同。事后,杨某还给唐云峰送上2万元以表感谢。
2015年8月,唐云峰又以买房缺钱为由,向杨某“借”35万元支付购房首付。2016年初,在接受市纪委函询后,由于害怕被调查,唐云峰决定广安日报社与杨某终止合作。同年6月,因不再承包广告业务,杨某要求唐云峰归还其中30万元借款。
【同期声】广安日报社党组原书记、原总编辑唐云峰:2016年,纪委函询我过后,我退了杨某30万,最后还有45万没有退。违反了纪律,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作为报社一把手,唐云峰不但没有“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反而利用手中的“一支笔”,私设“小金库”,违规借出单位巨额资金;大搞权钱交易,收受管理服务对象所送161万余元。甚至带坏了个别班子成员和少数干部。广安日报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罗正远也牵扯其中,同案处理。
【采访】广安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李志刚:唐云峰案件是一起“一把手”利用手中的“一支笔”,化公为私、收受贿赂的典型案例。除了制度、监督的缺失,这起案件还告诫全体党员干部,在下笔时,一定要拉紧心中的那条纪律红线,谨慎用权。
主持人:
鱼贪饵,容易上钩;人贪利,终落陷阱。因滥用权力而导致人生错位的贪官,并非始于唐云峰。他的“落马”再次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谁都没有天生强大的“免疫系统”,必须不断锤炼党性、涵养官德、合理管控自己的欲望才能保持“筋强骨壮”。
好,本期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落水狗一定要打而且隔三差五的要弄出来打!!!
――――――――
民生透视、热点分析、拥抱自由、独立思想。谢歌说事,以最卑微之追寻,换社会点滴之改变,以发瘪言的形式演绎麻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