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具有不同的魅力,标志在于与众不同的城市地标。从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到产业发展空间,从生态景区自然风光到市民身边的人文景观,这些地标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标识,更是这些城市的名片,彰显着一座座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内涵。
2017年,随着郫都“撤县设区”,这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正式迈开了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一批老一代城市地标正逐渐成为市民的回忆之时,新的郫都城市地标也在时代的潮流中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的眼前。
1.塑造建筑风貌
打造城市建筑地标
走在郫都街头,现代化的高楼鳞次栉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电影城等一应俱全。恒创广场、蜀都万达、百伦广场……一个个地标性现代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开启了市民在家门口进入国际大卖场生活购物模式。
穿越郫都大街小巷后,位于郫都区城西的中国第六座佛罗伦萨小镇—成都名品奥特莱斯,令人印象深刻。去年投运的这个项目,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5万平方米,是国内首家面向西南地区的意大利风情大型国际名品折扣购物中心,集购物、游玩、生活于一体。
除了像奥特莱斯类型的商业综合体入驻郫都,驱车沿着郫都区南北大道行驶,你会看到被誉为郫都“双子塔”的时代豪庭广场、集聚郫都金融行业的金融中心、绿地国际花都商务写字楼等多个商业综合体在未来的成都五环路(郫都段)沿线集聚……这些现代气息浓厚,同时又非常国际化的新地标的崛起,在代表郫都这座城市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新时代郫都地标建筑和城市名片。
今年已经正式启动建设菁蓉湖项目也成为了郫都重要的标志性公共开放空间和城市节点。该项目紧邻郫都创客公园,占地面积445亩,总投资1.4亿元,是郫都打造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重点功能配套项目。项目还将打造总长2.2公里的区域级绿道,串联起清水河公园及晨光绿道。而建成后的菁蓉湖,将拥有丰富多变的水系景观,形成一个联通环城生态区与第二绕城高速的绿色地毯。
凭借这样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郫都已形成了以城市大道和城市水系为载体,串联全区、纵贯全域、连接周边的发展轴,聚集起城市高端服务、商务办公、创新产业。
2.建设产业功能区
打造区域经济标地
城市地标,不仅限于建筑高度,更在于城市的发展格局。郫都贯彻市委决策部署,致力于建设“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
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作为成都市首个打造产值过万亿的产业功能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21.4平方公里,其中郫都区78.4平方公里。功能区内,格罗方德、京东方、华为等龙头企业汇聚,19所高等院校及249个科研机构集聚,形成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生态链基础。
郫都锁定高端化、大体量项目,投资50亿元的杰狮隆、投资50亿元的中创为量子通讯,项目建成后产值会呈几何倍数增长。聚焦“一芯一屏+新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住友化工等36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其中,杰狮隆8英寸晶圆项目将于年底开工,旷视科技已形成AI产业链,银河磁体等17个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
郫都区不仅在强链补链上抓项目,更在配套上下足功夫。未来郫都区将高标准推进278亩菁蓉湖国际社区建设,深圳华强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集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配套住房等于一体的华强科技创新城;中国五矿集团投资200亿元,采取PPP模式改造低效工业园区,导入高端产业,促进园区职住平衡、产城一体。
倾力打造食品饮料产业功能区
郫都抓住成都打造“世界美食之都”契机,提升“中国川菜产业基地”的城市功能定位,同时也开启了千亿级食品饮料产业城市地标征程。
在已科学绘制的9.4平方公里中国川菜新城全景图上,“产业生态体系+城市生活模型+校地企合作+乡村振兴”为内容的食品饮料产业功能区新地标已逐步显现。未来,该功能区将重点壮大郫县豆瓣、川菜工业化、复合调味品、微生物工程和食品包装等“五大产业链”,布局建设川菜调味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微生物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以及国际川菜小镇、川菜文化博览中心、川菜产业会展中心等项目。
聚力建设影视文创产业功能区
携手四川传媒学院,打造“府河源影视传媒科教产业园”和“凤凰影都”,形成了城市经济文创产业的新爆发点——覆盖4平方公里的“成都影视硅谷”,既是郫都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载体,也是郫都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的保障与有力支撑。而未来这将成为横店的“升级版”,将建成国家级影视科技基地。
产业功能区建设,推动郫都城市发展转型、经济方式转变,开启了郫都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3.厚积郫都神韵
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富集的科教资源,让郫都这座城市更具书卷气,更像成都的书房。加强文化建设,不仅完善了郫都的城市功能,也提升了郫都的神韵。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三馆一园”相继投入使用,成为了郫都人朋友圈的“打卡”地。以“郫筒”竹文化为设计理念的图书馆,“杜鹃花”抽象形态的文化馆,“望帝化鹃”传说为设计概念的中心绿地公园,以及独具现代化特色的体育馆,都是郫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现代景观中融入历史人文元素,实现使用功能及文化传承的双赢体现。
区域特色文化大力弘扬
望丛文化作为天府文化的源头,坐落在望丛中路上的望丛祠,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以望丛祠为核心的4.8平方公里望丛古蜀文化产业园也是当前郫都文化地标的代表。同样,正在推进的扬雄文化产业园也使其成为了地方传统文化地标的缩影。目前,扬雄文化园第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完成,紧跟着即将建立扬雄研究网站、设立子云书廓、打造历史文化绿道。
传统非遗实现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郫县豆瓣,已在郫都延绵300余年。郫县豆瓣产业年产值达130亿元,品牌价值656亿元,荣登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全国排名第八、食品类第一。
郫都将创新思路、创新策略运用在美食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除了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园区,提档升级的郫县豆瓣不仅参照欧盟标准,在色阶和辣度上还细分市场,围绕消费终端研发产品,并借助德国总理默克尔、澳大利亚郭南希女士等知名人士带来的东风,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也通过搭乘“互联网+”的便车,加快与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合作,让郫县豆瓣飞进全球千家万户。
除了郫县豆瓣,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也在郫都“落地生根”融合了城市的产业与文化成为了新的城市文化地标。在“蜀绣之乡”安靖街道,蜀绣文化与蜀绣产业在这里蓬勃兴旺。从培育引进蜀绣大师到建成蜀绣主题公园,引进优质蜀绣企业入驻,建立起“企业+合作社+绣娘”“商会+合作社+绣坊”的运作模式。规划建设“蜀绣小镇”,打造桑蚕鱼凫园、濯锦江波园两个特色园区,着力培育“蜀绣+”全产业链,推动蜀绣产业发展壮大。
4.构建公园体系
打造城市生态地标
贯彻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决策部署,郫都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满足市民对宜居生活需要,打造百花齐放、绿意盎然的生态郫都,构建绿满鹃城、花重郫都的城市绿态”。
2017年3月,空中绿道“双虹桥”飞跃三道堰街道徐堰河上空,带领游客一览美丽水乡的灵动之美,感受生态田园的自然风光,成为成都市民近郊游热门地标性景点。“我们昨天晚上到了这里,桥面沿线彩灯四射,像极了夜空中的彩虹,太美了”,来自天府安公骑游俱乐部的熊大爷站在桥上向下望去,一处处水乡田园美景映入眼帘,让人陶醉。
磨底河带状公园、沱江河滨河景观、清水河生态艺术公园……为了让市民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公园的美景和便利,一个“全域景区”的郫都已呈现在市民能眼前。按照“全域景区”的要求,郫都正逐步构建以绿道为脉络、水网与绿网相融合、保护与利用相契合的生态系统,塑造“轴带贯通、环廊聚心、蓝绿嵌城”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构建水绿交融的生态网络,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共融共生,形成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
目前郫都正积极推进菁蓉湖公园、望丛祠公园、鹃城遗址公园等建设,构建三级绿道城乡空间体系,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同时,力争到2020年,全区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20个,建成生态湿地10个,绿化覆盖率达48%。
这些公园景区不仅成为郫都旅游业发展的空间,也给市民构建起了新的生活消费场景,成为郫都绿色生态地标。到2020年,郫都还将建成包括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在内的三级绿道512.6公里,覆盖全区14个街道和144个村社区,串联起区域内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交通站点,满足市民对绿色出行的需求。
(来源:郫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