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溪古镇位于龙泉山脉中段的沱江之畔,属成都市金堂县管辖,因境内山极屈曲,自北而南而东,一路尖峰拔列,遥望之若冲霄之凤,其峰之尖且高者有五而得名。五条古街亦以金凤、青凤、玉凤、白凤、小凤名。
古镇特点:
沱江之滨,一度是重庆、自贡的货物通过水路到成都的必经码头。不过现存的所谓前年码头早已看不出什么历史的过往。小镇的特色是半边街和几处会馆庙堂。半边街,是因为小镇依山临水,有一种四川吊脚楼的风情。南华宫、关帝庙、保留了会馆文化和宗祠文化的遗迹,细细捉摸,能够寻到这个小镇古往今来人们繁衍迁徙的足迹。很佩服小镇的镇长,能够排除万难将古镇打造成景点。但我个人更喜欢景点边的集市、茶馆和民居。也许是矫情了。民居的吊脚楼破败脏乱,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样一个景区,当然能够更多地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任何一个有着居民居住的古镇都是美好的,四川的古镇不与丽江阳朔一般要显出些与众不同。四川的古镇,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种悠然自得的惬意,吃点小吃,走几步,再泡上一杯花茶,找个有水或没水的地方,打牌打麻将摆龙门阵……
景区外的市集,不大,但卖当地产的花生皮蛋,还有时令的豌豆胡豆野菜什么的。遇到很实诚的大爷,没有零钱找,就多给多抓了一些。价格也不贵。红皮白皮紫皮花生,应有尽有……
大门上挂着火红的灯笼,其实传统的东西很容易把人带入一个氛围里面,我喜欢闲暇的时光去逛逛古镇,其实骨子里还是喜欢这些传统的东西,喜欢传统的文化,喜欢这种慢节奏的感觉。在这里我觉得是适合我这个中年人游玩的,因为简单,里面售卖的都是我很熟悉的东西。
五凤溪三个字古朴自然,来到五凤溪,当然还有另外一位名人故居,贺麟先生故居,对于他来说,五凤溪不仅仅是一个古镇,更是他的故乡,这里也因中国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贺美英教授父女之故乡而闻名。按规划将把消失的栈道、过街楼、栅子门、廊桥、王爷庙、文昌宫等都恢复起来,在黄水河上筑坝让其回流进山峦,使其绿水环绕。
复原以后的五凤溪古镇更加的宽阔,虽然道路扩大了,但是川流不息的人流还是让我感受到了拥挤。
自古以来,五凤溪就是山青水秀,镇周五座山岗,郁郁葱葱,翘首企天,酷似冲霄之凤。镇中金凤、玉凤、青凤、白凤、小凤五条主要街道布局有致。其地貌地形,天然雕琢。而其地理位置,更似凤凰展翅,黄水河穿镇而过,交汇于沱江,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故名“五凤溪”。
飘荡的芦苇,随风荡漾,山水相容,古镇里面必不可少,而且能够证明着时间印记的就是古桥,每每听到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诗句,都会联想到一个个升着炊烟的小村落。
多条河流的汇入,给这里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五凤溪犹如一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明珠镶嵌在五凤溪水与沱江交汇之处;又有如一位风姿绰约的乡村少女,没有任何装饰地掩映在这青山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五凤溪拥有三面群山环抱,一幅原汁原味的山江古镇形态,当你走在半边街步道上,穿斗的房樑,木板的门面,青瓦的屋顶,石板的街面、街沿……置身五凤镇,仿佛时光又回到了从前.....
很有童年回忆感的糖人,那个时候是真的很想拥有一个龙。
锅盔也是一大特色,不过我更喜欢加牛肉的锅盔,更加香。
虽然是一个古镇,但是我觉得更像是一个集市,周围的居民都纷纷过来摆摊,做一个小生意,和他们交谈才知道他们觉得每天和来来往往的游客们交流也觉得特别的舒服。
在古镇里面还有很多雕塑,这些雕塑并不是我们看不懂的模样,而是真实再现了田园生活,让这里变得更加的惬意。五凤溪依水而建,所以一艘船,就是一份工作。
多条河流穿流而过,一杯茶,就是一个午后,虽然在街道上会感觉挺吵闹的,但是一走进这里就会发现非常的安静。
背靠着山林的五凤溪古镇,大多数建筑都是以木材为主
树叶从绿色变成红色,最后变成了枯萎的黄色~
特色小吃很多,官渡粑粑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东汉末年三大战役的官渡之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建安五年,当时曹操的大军和袁绍军队在官渡相持不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最后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军。
石头被水打磨得光滑,也是从上游冲刷下来的鹅暖石。
一份卤鹅,一只卤鸭,喝一口小酒,是这里的常态。
一条街都散发着卤肉味。
冬天吃起来有些许寒冷。
走到更高的地方,可以看到更多的景色,河流像一道屏障,把五凤溪和周围隔离开来,又像是一道桥梁,把水和山相互融合。
牧童与小鹿的生态场景,把这里变得更加的自然。
漫步在这里,吹着从河面过来的微风,看到绿色的景色,眼睛也会觉得特别的舒服。
慢慢走回大门,大门也别附近的居民占领,不过很多东西都是原生态,需要的话也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
平时出门车肯定是不能少的,开车出门更加的方便,虽然很多时候会因为找车位而烦恼,尤其是这种人还是比较多的景点,但是能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是很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