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开始
成都规划建设天府绿道
在天府绿道建设中
新都区承载着重要使命
新都区建设的“香城绿道网”
南融锦城绿道、北接田园绿道
与市级绿道全面贯通
游客在清流绿道骑行游玩
新都区“香城绿道”规划建设总长度为821公里,其中,区域级170公里,城区级210公里,社区级441公里。目前,已建成绿道90公里,其中,区域级13公里,城区级27公里,社区级50公里。
市民在香城绿道玩耍
“香城绿道”中的乡村绿道规划建设,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坚持“天府百姓、百村百态”理念,按照“抱着熊猫吃火锅、吃完火锅听音乐、听着音乐滑旱雪、滑完旱雪编棕编”的建设思路,因地制宜,构建文旅博览、创意度假和山地休闲三大乡村组团,打造三条乡村旅游热线,引爆乡村旅游发展。
抱着熊猫吃火锅
吃完火锅听音乐
听着音乐滑旱雪
滑完旱雪编棕编
新都
以花香果居作为引爆点,依托锦绣田园、艾芜故居等产业园,营造“春看泉映梨花、夏观艾芜故居、秋游花香果居、冬玩锦绣田园”的魅力景观,布局漫时光木工坊、棕编博览馆、家具展示体验馆等,着力打造
文旅博览型组团。
以音乐小镇作为引爆点,依托八大农庄、尖峰运动小镇等产业园,分布精品特色民宿、音乐培训、时尚运动等多元化业态,营造乐活乐嗨的乡村度假圣地,着力打造
创意度假型组团。
以沸腾小镇作为引爆点,依托高铁郊野公园、白鹤岛等产业园,建设以创意工坊、画家工作室、汽车营地、露天电影、艺术论坛等业态为主的创客基地,打造
山地休闲型组团。
毗河绿道(摄影邹灿均)
“香城绿道”的总体建设
围绕“增绿、成网、配套”三大要素,按照南融—北接—内成网的空间布局,制定《香城绿道五年(2018-2022)实施计划》,促进三网融合、相互转换,构建贯通全域的慢行交通系统。2018年,新都计划建设绿道50公里,其中,城区级20公里,社区级30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绿道63公里,城区级28公里,社区级35公里,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绿道长度为35公里,城区级15公里,社区级20公里。
天府绿道新都毗河段
其中,毗河绿道是香城绿道的核心轴。毗河绿道·音乐文创公园是毗河绿道的“点睛”之段,东起翠微路连接泥巴沱森林公园,西至毗河东路连接双水岸段绿道,总长度约8公里,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以音乐文创为主题,新都将打造一条滨河绿道、智慧绿道、时尚绿道等复合型多功能生态廊道,建设以“梦中的婚礼”为元素的婚纱基地、智慧书屋、活力运动天地、智慧驿站等配套设施,搭建“毗河艺人”表演舞台,植入音乐艺术元素和音乐符号景观,实现音乐与绿道的完美演绎。
芳华绿道
这是一条具有新都特色的乡村绿道,由总长度约17公里的紫藤长廊组成,目前已建成示范段约500米。新都以“畅享芳华活力,绿道带你乐跑新都”为理念,打造“紫藤长廊下,漫步绿道上”景观,布局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户外运动、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生态颐养等功能,以马拉松训练为主导,彰显乡村地域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项目与现代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芳华绿道
新都区对接锦城绿道总体规划,以时代眼光和国际水准编制《新都区香城绿道规划》,香城绿道规划全长821公里,串联山水林田,形成“田园生态网”。新都依托锦城绿道,建成1680亩香城湿地公园、300亩保利198音乐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依托香城绿道加快推进3287亩泥巴沱森林公园、800亩白鹤岛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
香城绿道还有一大特色,便是它串联起新都区域内
宝光桂湖、熊猫基地、三河锦门、杨氏宗祠等特色文化资源,在沿线布局文创新经济,打造消费新场景。游绿道逛特色小镇,这将会是新都绿道经济的亮点。
三河村足球小镇、斑竹园音乐小镇、马家书香小镇等项目,构建起具有新都特色的绿道经济圈。
此外,绿道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提升的“引擎”,新都借力绿道建设,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全面落实“三治一增”四十条,保护生态本底,改善环境质量,增加生态容量,以绿道建设提升城市绿色品质。
香城绿道一角
绿道的空间价值在于串联沿线资源,形成整合优势。“香城绿道”按照生态为基础、文化为内涵、旅游为抓手、民生为根本的设计理念,为人所建,为人所用,聚集足够的人流,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
新都区在建设绿道过程中
坚持“可参与、想参与”目标,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文体商旅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增设开放公共设施,加强人性化设计,逐步推动绿道WIFI全覆盖,不断完善标识系统、无障碍系统等配套设施,让绿道充满“人文情怀”;
以活动策划提升群众参与度,举办越野跑、健步行、风筝节、骑行赛等活动,吸引上万人参与,让市民在参与活动中收获更多美好体验,让绿道呈现“多样精彩”。
在绿道里漫步、骑行
静静感受香城绿色生活
小新与你共同期待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