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成都上大学,每个月家里会给我1000块的生活费,拿到钱的时候内心简直是“美滋滋”。 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支配生活”了,然而每临近月底的时候,都会出现口袋空空的情况,于是乎,父母就对我一顿“数落”。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的钱就花不完?” “人家的孩子都开始赚钱了,你怎么还在要钱?”
…… 数落归数落,每次数落完后总会又给我下一个月的生活费。那一刻我深刻的认识到生命中的“美好”。
从大三开始,我开始逐渐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零活”来补贴自己的生活,但是家里依旧会给生活费,我的校园生活从贫穷奔向了小康。 而我的室友,一个月1500,总是抱怨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够花,每次叫她和我一起出去找个兼职补贴补贴,她也总是说太忙,没时间,其实就是懒。
近日,北京市一中院审结一起高校成年在读生与父母间的抚养费纠纷,二审改判驳回子女要求支付抚养费的诉讼请求,因其已可独立生活。法官说父母为读大学的子女提供生活费,为道德选择,而非法定义务。
不过有人认为大学生已满十八岁,索要抚养费被驳回,于法有据;也有人表示,中国大多大学生确实没有独自承担学费的能力,既要独立生活又要兼顾学业,很难做到。
那么,到底大学生该不该要生活费呢? 有人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了,凡事可以靠自己,兼职也可以赚钱。 有人认为:助学贷款也是一个选择。 有人认为:父母仍然需要帮助孩子,我也试过勤工俭学,但是都失败了。 还有一些父母说:作为父母要承担得更多一些,孩子正在上学,没有那么多精力赚钱。 所以你觉得,大学期间该不该要生活费?你的看法是什么?给的话给好多比较合适?
|